第130章 要反击(2/2)
什么太平盛世啊,只要执政者没有足够能力掌控,国家很快就会陷入乱象。
文臣们错了吗?其实也没有,他们为了扳倒刘瑾,为了心中所谓的正义,为了被刘瑾贬低流放的数十名官吏做主,这有什么错?
他们有自己的坚持,想开创尧舜的清明,这是他们历来的理想,可人心是复杂的,利益也是错综的,哪还会有远古时期古人的那么淳朴,那么心思简单呢?
可你说他们做对了,也不对,为了扳倒他们认为的奸佞,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只是历史不会让你看到这些肮脏的东西罢了。
口上谁不是忠君爱国为万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可实际却是,百姓在他们眼中,真的如蝼蚁草芥,残酷点说,从来都是如此。
张养浩的人生觉悟,道明了一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那么执政者又做对了吗?也不是,为了保住刘瑾,所做的事其实也无异样。
政治上从来没有所谓的对错,天下芸芸众生,皆是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只是进一步和退一步的区别罢了!
生在天家,身不由己啊!
“父皇……我现在真的开始明白你小时候对我说的一切,我也在一步步向你靠拢,难道这就是宿命吗?”
……
张永被临时调去了西北,地方上不能只有武将和文臣,还要有太监镇守,谁也不敢保证西北的武将会不会不听调令,为了确保军权,朝廷在每一场军事行动中,都会有监军太监存在!
就如同地方一样,不仅有文臣和卫所,各地依旧会派遣一名到三名不等的镇守太监。
刘瑾此时已被羁押在了锦衣卫,好在钱宁已经被他运转成了锦衣卫千户官,在锦衣卫也没有吃多少苦头。
在上次浙江走私事件后,牟斌爷被重新升到了锦衣卫指挥使的职,只是宦海沉浮,让牟斌已经心生退缩之意,因此也就不再参与这场朝廷的争斗。
在这场朝会结束后,各科给事中,御史等官吏依旧不厌其烦的纷纷上奏中枢,祈求皇帝斩杀刘瑾,以平息西北百姓之怒火。
弹劾刘瑾的奏疏很多,虽然现在他们抓住了重点,是因为刘瑾才导致安化王起兵造反,但为时已晚,因为他们见不到弘治皇帝,弘治皇帝也可以选择对这些奏疏视而不见。
大明朝迎来了短暂的安静,只是暴雨却依旧落在人间,黑压压的天空,平添了三分阴暗。
杨一清和马昂那边的动作很快,两方大军在三日就已经抵达甘肃外围。
此时大半个甘肃已经被安化王控制,境内那么多百姓,杨一清和马昂也不敢强攻,更何况安化王麾下的兵力组成,大都是大明的百姓。
两人都觉得还是以安抚为主,劝勉对方早日投降,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动用军队去强攻,谁也不愿意将刀对准自家人。
在哈密和陕西的兵马抵达之时,宁夏布政司使戴枞便开始秘密派人进入了甘肃,他在安化王身边布控的那颗棋子,现在也该到了起作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