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灭口(2/2)
要查暗探,也不能明目张胆,以免打草惊蛇。
这件事情,他只与远二郎商量了一下。
远二郎自然是鬼点子多,之后果然拿出了个主意。
下一步,自然是要引蛇出洞。
言归正传,当务之急还是要赶紧向太子汇报。
真金连太子的面也没有见到,李部童是单独禀报了太子。
隔着窗户,太子的身影隐约可见。
听说叶舒黎娘子生前患了重病,太子有些惊讶,之后又是长吁短叹,道:“我竟然不知,我竟然不知啊……”
可惜的是,四娘遗憾身死,而且一点线索没有留下来。
太子又道:“偏偏那么巧合?四娘刚巧就被害了?我们的对手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多了,背后的鬼手到底是谁?”
李部童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
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叶舒黎的贴身女使海棠。
起火前,叶舒黎既然遣返了厨娘,能知道她近况的人,恐怕只有海棠了。
不过,海棠二字想来不是她的真名。
这倒是个难题。
此时,太子倒是提供了一些线索。
海棠应该是曹州人士,据太子回忆说,海棠除了擅长茶道之外,还擅长培育花卉,尤其擅长种植牡丹。
她可以通过接花的方式,移植牡丹,一株牡丹花,变出千样色。
这是曹州人的独家绝活。
据说,曹州所产千叶牡丹,颜色殊丽,小有名气,不过寻常人见不到。
恰恰像曹州牡丹这样的名贵花卉,在叶舒黎的院子倒是还有几株,这便是海棠的杰作。
海棠不仅擅长种花,她的脖子后面还有一个红色胎记,形似海棠。
因此她才得名海棠。
曹州人士的口音与汴梁人士十分接近,这一点没法展开调查。
海棠胎记倒是一个很重要线索。
真金分析,海棠擅长茶艺,当从各处茶坊暗访下去。
除此之外,便是从花卉下手,汴梁的花卉生意十分成熟。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早成了文人墨客们必备的四艺。
久而久之,成为风气,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无不效仿。
到了什么季节,汴梁的街头便会飘荡着什么花香。
牡丹、芍药、菊花、梅花、杏花、海棠……
其中,牡丹最受追捧。
汴梁城外近郊,多是花户们精心培育的花圃,专门种植各类观赏花卉,其中便以牡丹居多。
尤其是到了春天,花户们纷纷进城,街头四处可见小贩们挑着花担,走街串巷,吆喝着卖花的歌声。
像汴梁大多数行业一样,大一些的花卉生意人一般要加入行会,花团便是汴梁最大的行会,负责从产地收购花卉,运到汴梁城内的花市售卖。
上至行会团体,下至城郊花户。
先茶坊,后花行。
如果没有好的办法,便只能一路查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