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王小C神游记 > 第一百六十回 木坊望齐烟九点 天王殿弥勒生异

第一百六十回 木坊望齐烟九点 天王殿弥勒生异(2/2)

目录

坊后匾额“仰观俯察”,取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字是从王羲之《兰亭序》书帖中勾勒出来,放大后刻在匾上的。因此处位于半山腰,故仰可观山峦之雄伟,俯可察泉城之美景。

还有一座“云径禅关”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四柱三楼式木坊。坊正面“云径禅关”四个隶字是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背面“峰回路转”四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云径禅关”的含义为:寺院高耸,云雾弥漫,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进入寺庙之前需要净一净心,然后再诚心诚意地烧香拜佛。“峰回路转”则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的佳句。借以形容此处地势险峻,山峰曲回,道路弯转,暗示人们皈依佛门,自可走出迷津,超脱红尘。

三人一路爬到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山门上方“兴国禅寺”四字,门前一幅劝世联,上联为: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下联为: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对联的意境非常深刻,充满了佛家禅理。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傍晚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惊醒,抛弃了名利和欲望;众僧吟念经文的声音,把人世间苦海里迷失方向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

钱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淡泊名利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过了山门,整个南部山崖就是千佛崖造像群,千佛崖是济南较早的造像群,是隋开皇七年(587)至十五年(595)所镌刻的,距今有 1400多年的历史,现存9窟 130余尊造像。千佛山因“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寺”的名称则源于千佛崖。

石窟造像源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581年,杨坚总揽朝政,继而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重新恢复佛教。又因为他的母亲是历城人,为了纪念她,便在济南大兴佛事,于是济南凿窟造像之风也随之盛行。千佛山石窟造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千佛崖的主窟叫极乐洞,洞内大大小小佛像 87尊,中间一尊是阿弥陀佛,盘膝而坐,高近3米,身后饰有佛光。

两边是阿弥陀佛的两位协侍菩萨,左边是大势至菩萨,右边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天冠中间有一个瓶子,佛经上说,这是一个宝瓶,内存智慧之光,普照世间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火光之灾,能使佛门弟子脱离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与行恶相应的转生趋向,使之得到无上之力,因此称大势至菩萨。

观音的天冠中间有一个小佛像阿弥陀佛。一般来说,只要看到观音头上有佛像,就肯定是阿弥陀佛,这是一种固定的佛教造像形式。

迎门而建的这座殿称为“天王殿”,这是中国佛教寺院一种固定的建筑格局。门口的楹联,上联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为: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历史上描绘大肚弥勒佛的最着名的一幅楹联,寓教于乐,启迪人们的心灵。所以说天王殿正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弥勒佛两边供奉四大天王。

“大肚弥勒”是弥勒佛的化身,原名叫做契此,相传为我国五代梁朝时明州(今宁波)奉化人,又号长汀子。相传他身形肥大,衣着随便,言语行为不拘小节,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在江浙一带游行化乞,为人预知晴雨祸福,非常灵验。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他在明州岳林寺的一块磐石上圆寂时,口念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于是后人醒悟他是弥勒转世,是弥勒的化身。千百年来他甚至取代了佛教里的真身弥勒而流传千古、妇孺皆知了。

大肚弥勒佛一般置于天王殿,面对山门,意义为:学佛者要生平等心,要呈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都要平平静静,欢欢喜喜,不跟任何人计较,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才有资格入佛门。

王小c看了一眼弥勒像,大呼“奇怪”,因为他的盈盈笑眼竟是直往上看,三人的目光顺着弥勒像眼神的方向看去:

头顶悬崖处垂下三个粗大铁链,锁着三条巨龙,垂头丧气,奄奄一息。

墨龙心惊不已,这三条巨龙竟是趵突泉龙王敖烈、黑虎泉龙王石啸、珍珠泉龙王御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