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九枝灯 > 第60章 心舒 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

第60章 心舒 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1/2)

目录

第60章 心舒 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

“表妹受累, ”云鹤将伞从苏以言手上接过,替苏以言撑在头上,见她脸色还是不太好, 想是遇见水匪一事对她影响之深,心中暗恼自己, 应让她跟着云飞他们走的, 此行所出状况完全在他意料之中, 他会护着她, 却没想到对她影响那么大。都说他姑母是个胆大的人,这表妹倒是一点都不像她, 他出言安慰道,“就快到了,表妹不妨寄心于山水之间, 可得消遣。”

苏以言往前望去, 只有随风徘徊的山雾缭绕于天江之间,偶遇有几只鹭鸶在争抢着鱼。

“七哥哥,”苏以言心中满是感动,他是来赴任的,怎能带着她在山水之间畅游, 只当云鹤是以为她想出那大门来看看开阔江山。

她没怎么出过门,以前在苏府时苏父便以她体弱多病为由,虽然她自己不察觉身体有何弱小,但遵循苏父所言, 还是善解人意地问, “只是哥哥身上的公务不急吗?”

“不急。”云鹤说了这句,只擡头看向了青山之首,说出的话却有些神秘莫测, “有些事,急不来的,不如在此地徜徉一段时日。”

苏以言本欲就着此事再言语,但转念一想,这个表哥是有主见有成算的,如今他不急着上任,定是与那水匪有关,她又何必多言惹人烦,她索性放松了心情,乐呵呵道,“那我就好好欣赏这片让严公隐居的山林。”

又过两个时辰,雨渐渐歇下了,舟停了下来,他先自己踏下去,再小心地扶着苏以言下去,苏以言的脚终于不再漂浮,而是踏在实地之上,她心下似是石头落地般舒适,但目光所及之处,她有些许茫然,带着不可置信问云鹤,“七哥哥,就是这里吗,严公曾在这耕居?”

她脚下这片土地是富春江北岸的一个小土台,这大约一亩地见方的高台,至少有一半之余布满了蒹葭,其他地方则铺满了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她确实不能将这块地与那位拒绝皇帝任命的高士联系起来。

“这正是他当年垂钓之地,”云鹤将目光投在远处正在吆喝着砍树的樵夫身上,“钓台经历岁月如此,犹如沧海变桑田。”

苏以言点点头,顺着云鹤目光看过去,苍翠山松,清泠瀑布,接天雾海,青山润雨,“确是如此,不过此地清雅灵秀,倒是与严公那淡泊名利的潇洒性子相匹配了,阿南亲处此地,只觉心旷神怡。”

见云鹤将手负于身后,下一刻见云鹤嘴唇轻启,道,“待我上任,将置一祠堂坐于此地用以宣扬严公之德,以供后人瞻仰,表妹认为可好。”

苏以言点点头,身子侧过去,歪着头走在云鹤前侧,“七哥哥,你可想过,待朝局安稳,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之时,便远离这世间纷扰,与三两老友在山水之间围炉煮酒,琴书和雨,终老临泉之间,此可谓平生已足矣?”

她突然走在云鹤之前一步,将云鹤的路挡了,背着手浅浅对他笑,将正在往前迈步沉思的云鹤惊了一下,见状他也不往前走了,见她认真地看着自己,随即浅浅弯了嘴角,“表妹,你可少算了人?”

苏以言呆呆愣了一下。

山林间早起雨雾,如今太阳已升起许久,金色光芒打在林间。她和云鹤所处这林更是茂密,此刻有些微凉的风一吹,叶片之间雾以及之前囤积的雨一同掉落下来,大滴大滴往苏以言头上砸去,但她刚准备伸手去挡时,就见头上的光像是已经被人遮住了,云鹤伸出手,另一只手提着袖口,替她挡去了大半。

“少算了谁?”

云鹤替她遮了雾水,自己头上身上倒了湿了不少。

侍卫们跟在他们身后,闲谈着,似乎在说此次水匪一事,多亏郎君好算计,他们一起毫不费力便躲过了水匪。下舟之前,郎君便吩咐过,他们待会可自行活动。

但为首的侍卫却还是带着人跟着,他虽见郎君轻描淡写般的吩咐,但尚且不能掉以轻心,见林间雾水掉落,他连忙将伞从下属手中抢过来,大步走在他俩身后,“郎君,伞。”

一缕炊烟从前面升起,吸引了两人的目光没,打断了谈话,云鹤只笑着看着苏以言,也不解释刚刚言语之间的意思。

“富春真是灵秀之地,”云鹤举起伞,伞面向着苏以言那边倾斜,“表妹,你我二人过去寻访一番,如何?”

前方是一个由槿篱围成的农家小院,院中立着一棵直耸入云的梧桐,她上前去敲响了门,来开门的一个小童,见来人,也丝毫没有意外之色,只道,“王公今日在的,请进。”

这是将她们当成此间屋子的主人之友了,苏以言见云鹤不解释,很是随意一般,跟着云鹤踏进门里。

小童将伞接下,引她二人去往书房。

满屋子的翰墨之香,自踏进门起,苏以言就闻见了。

小童将她二人引进门,就退下了,她跟着云鹤身后小心翼翼地擡头看去,只见书房前面挂着一副画,画中只有一江横流,江岸有一人垂钓,像是融入了这云山之间,烟树村舍,浩渺之余,意境深远,她在心中暗赞,作这幅《云山垂钓图》的人物定非凡人,她定睛一看,题款落的是谢怀。

她又接着看过去,旁还挂着另一副画,画中也同样如此一江横流,峰峦叠翠,江山之间,云腾雾起,少了人物,倒是比之前那幅更加洒脱,“《云山村舍图》?题款是落的陈逋,”她走到那幅画跟前,仔细辨认着,转过头问,“可是那位多次拒绝朝廷征召,见鹤必棹舟归来的陈九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