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和解吧,愿崔大人日后安好(2/2)
崔煊才恍惚般地要站起来,可不知是不是他喝了许多的水酒,晚间的,方才的,竟叫他的头开始有些昏昏沉沉,身上无力,差点栽倒。
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
他对不起她的,究竟是要多许许多多。
那些日子里,他对她实在冷淡,他现下有诸多的后悔,也有...很多情意,他想要见到她,想要时时刻刻能见到她,想要日后的日子里,都有她的陪伴,想到她同旁人在一起,便觉抓心挠肝。
可回应他的,只有无尽的夜色。
迁都的日子越发临近,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不能出什么事情。
而当你越不想发生什么时候,便是什么都可能发生,先是出了几桩杀人案闹得沸沸扬扬,又是劳工开始闹事,甚至有一处的殿宇还没有建好,便出现了坍塌的迹象,让崔煊根本无暇分身。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去过好几次的保安堂,只是那边的人说了,“阮大夫近日都在外游医,这一月内是不会坐诊了。”
她的家门,也是屋门紧锁。
崔煊百忙中抽空,去看了许多次,每当他觉得自己疲累不堪的时候,去她的小院子里看看,便会觉得好像能消除掉许多的情绪和劳累。
他也会去一场应酬的场合,难免会听到一些消息,
比方说,那些大人会忍不住在惋惜间提起,:“总督府的公子原本是芝兰玉树的公子哥,却不曾想怎么就被那个女大夫给迷住了,沉迷女色,怎能堪大任?”
更有甚者,说出来的话便会极不好听,,比方说,“那是个大夫,大夫和巫蛊总是有些牵扯,巫医便是医者,莫非,这是被下了什么东西?”
“那李公子,竟是在家里绝食,不吃不喝,就非要娶她做正妻。”
而妇人间的消息来源就更有些不同,因着在后宅流传,通过仆妇丫头,则更容易传到百姓的口中,因此,除了迁都的事情,除了皇帝、太后、长公主可能过来,能瞻仰天颜的大消息下,关于阮慕的事情,也被传得到处都是。
特别是京城也来了许多的人,就有人想起来了。
“从前京城的一位公子,不就娶了一个平民女子吗,听说啊,就是被下了药的。”
“后来,两人还是和离了,兴许啊,就是这公子,他知道了真相。”
“可阮大夫看起来不是那样的人啊,她人多好啊。”
“背后是啥样的,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流言有许多,崔煊大力压制了,可是嘴便是在那些人身上的,总不可能叫人不说话,也不能说传了两句便抓起来。
况且,这事大概率就是总督府的人故意传出来的。
兴许是想毁了阮慕的名声,叫李昉无法娶一个名声尽毁的女人,兴许是想逼着她离开,叫李昉找她不到。
总归来说,从前总督府默许,是想等李昉自己醒悟,或是纳一个妾室,而李昉却执意娶妻,便彻底和家里决裂开来。
想来,阮慕从前在船上的时候还救过总督府的女儿,却不曾想,到头来,在大事面前,人家根本不顾念一点点的恩情,该下死手纳便是下死手。
崔煊去那小院子更勤了些。
这一日,他本也只是打算在外头看看,却不曾想,小院子的门竟是打开的。
他心口一跳,喜悦的心情刚刚涌起,那边就出现一个人影。
人影却是要宽厚许多,在崔煊看过去的时候,钱婶子刚好看过来,对上他的视线,她愣了下,随即就变得凶神恶煞起来。
“你是什么人?整日在这里鬼鬼祟祟做什么?”
崔煊倒是没有偷窥被人瞧见的赧然和局促,反而大大方方,自信笃定的一面叫钱婶子觉着他倒也不像个坏人。
“敢问,阮大夫可回来了?”
钱婶子依旧质疑,“你是何人?”
她担心这人是总督府的人,不知道过来做什么呢,最近阮慕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还好她人没有回来,若是知道了...唉...
她还以为那个李昉是个良配呢,没想到....
“我...同阮大夫认识,从前...在京城的时候。”
大抵是好看的人总会给人留下一些好印象,钱婶子是和阮慕一起来建邺的,知道她在京城的遭遇,所以一直对阮慕那位前夫印象十分地差。
隔壁不会想到面前的人会是他。
更何况,当初那样的雨夜就把人赶出去了,肯定是老死不相往来,又怎么会亲自登门呢。
所以她便觉得,:“是京城那时的...友人?”
崔煊一时无言,却也没有否认,更不知如何否认。
钱婶子便热情地将崔煊迎了进去。
他在外头瞧见过这个小院无数次,这还是第一次进来。
里面的景色比从外头看起来更好,院子的一大边是屋子,另一小半便是花圃和药圃,因为这边算是比较荒僻的地段了,所以外头并没有什么房子,而是一处低洼的地方,是青绿色的良田,远远望去视野极好。
院子中间是一棵大树,洒下斑驳的阴凉,下头放了个躺椅。
可以想见,她闲来无事的时候,便会躺在此处,慢慢摇着,看远处的美景将如何惬意。
想象着那副画面,崔煊竟有些心生向往,若是能同她一起....他嘴角忍不住轻轻一勾。
“不知您如何称呼?”
崔煊这才回过神,“ 叫我...崔三便可。”
钱婶子狐疑,“姓崔?”她怎么恍惚记得,从前阮阮嫁的那户人家好似就姓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