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年代文真假千金的嫂子 >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一开始水泥厂……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一开始水泥厂……(1/2)

目录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一开始水泥厂……

一开始水泥厂定的是过年前三天开始放假, 然后等过完年初三复工。

但因为临近过年最后两天,李梅梅又签下一份十五吨的订单,姚雪依那边又增加了一份三十吨的订单。

搞的那些工人年初二走完媳妇娘家, 一个个要求年初三就开始上班。

反正水泥厂就是家门口, 他们在家也没事干, 早上一天班就能多拿一天工资。

郑红玉和大队干部商量了一下,决定年初三复工, 初三那天虽然没有几十年以后三倍工资, 但也比平时多了点, 一点五倍。

相当于那一天涨了一半工资, 可把水泥厂的人都高兴坏了,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还能涨工资。

前面过年前发的奖金已经够惊喜了, 没想到只是要求提前上班,居然还有额外收入。

过年后第一个月水泥厂的总体出货量比过年前一个月有增长,再加上郑红军往县城公社跑了好几趟后, 得到不仅今年一整年水泥厂可以不用交税, 而且之前交上去的税收也一同返回来,并额外拨了三千块的款的结果。

一到开春,修路就有条不紊的开始了。

这次修路没有算工分,而是直接给钱, 因为桐子大队的人手不太够, 要从附近大队找人,算工分人家咋来。

一旦动工, 水泥厂近期的运输都要绕路,那边不仅绕远了很多,路面情况还非常破。

所以为了尽快恢复这条路的通车情况,桐子大队往外招了上百人, 加上桐子大队的五十来人,还有各个大队的牛车马车骡子车,全都租了过来。

桐子大队一天提供两顿饭,然后一人一天一块钱的工资。

这个待遇比很多的大厂都要好,只不过一个是短期,一个是铁饭碗。

消息才传出去,桐子大队的人就没断过,全是沾亲带故过来打听消息的。

打听清楚后人直接不走了,非得确定报上名通过了才走。

如果报名通过,一个月挣得钱都抵得上他们在地里一年的了。

各家都有亲戚,郑红军懒得理会这些,先来后到,只要身体没有大问题,全都报名通过,本来计划招人最起码要三四天,但是两天就全都招完了,然后第三天开始动工。

单纯的水泥路需要灌水,不然会开裂,这部分又是一个支出,但是这些都是必须的支出,如果能一次性就铺柏油路就好了,但是那个对他们来说太贵了。

他们现在也就仗着有水泥,才能这么大方。

郑红军和单天章作为监工,平时除了检查监督,他们也会和众人一起干活,不止他们两个,除了老支书年龄大了,其余的大队干部也会一起干活。

他们多干一些,这条路就能早一点修好,也就能早一点通车。

后面一年都不用交税,只需要换首都水泥厂的债,一下子感觉压力少了很多,几人都不敢相信等到债全都还完以后,大家到手的分红会有多少。

尽管他们知道不可能把剩余的钱全都分红,但就算不是全部,那量也非常可观,之前单知青说的,两年就能家家户户开始盖房子的憧憬,他们都没当一回事。

结果,今年过完也才一年半,得等到明年秋天才有两年呢,还有这么长时间,他们觉得,或许家家户户都有新房子,砖房不是在做梦。

单天章为什么每个月的出货量在前面二十来天就能差不多完成,后面几天还要三班倒的不停的干。

当然是为后面的工程做准备了,这次的修路是一个,要是没有库存,那水泥厂一边要交付订单,一边要挤出修路需要的量,那肯定不行,耽误生产。

两年时间,家家户户盖新房的事可不是单天章给他们画的大饼。

上辈子水泥厂是单天章的第一桶金,他知道里面的利润有多大,尽管现在还没改革开放,商品房也没有呢,但是同样的,竞争也没改革开放以后大啊。

他们大队水泥厂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但这个“薄利多销”也是和其他水泥厂相比,事实上里面的利润一点也不薄。

哪怕每个月只有几十吨的订单,水泥厂也能勉强维持运转,更何况现在每个月下来,可不是几十吨。

所以两年内家家户户盖新房根本不是问题,这也是每个月出货量完成后依然要马不停蹄的继续生产的原因。

而且,上次和砖厂互相换对方的瑕疵品的事,那边应该是尝到甜头了,前两天还透出口风,想要再换一批,不过,这次他们不想换瑕疵品了,而是好的换好的。

单天章他们在修路那边,郑红玉和她奶她妈在家里捣鼓吃的。

不是她们吃的,而是给两个孕妇的,现在郑美玲姐妹两个都开始显怀了,显怀后一些孕吐反应也跟着来,油的闻到都会吐出来。

一个想吃麻辣,一个想吃酸辣,还不能放油,这可真是,那只有拌了,各种小菜主食,例如粉什么的,全都热水煮熟,捞出来酱醋辣椒麻油开拌,一份多放醋,一份多放花椒油。

这样一搞,两人也不吐了,都吃的津津有味的,只不过郑美芳那份需要每天让老孙头帮忙带过去,她自己去拿。

等路修好的时候,郑美玲两人的孕吐也好的差不多了,吃了那么长时间的素菜,现在不吐了,田美凤和刘英两人可劲的给她们补。

从桐子大队到县城也没多远,差不多就十二公里左右,要不怎么说从桐子大队去县城要比去公社还近呢。

只不过单天章他们要求高,水泥路容易塌陷,他们又要经常走大型货车,所以铺的比较厚,前后一百多个人忙了将近两个月才完全铺完,这还是没人浑水摸鱼的情况下的效率。

前面的可以通车,但是后面一截的还不行,没有多次用t水浇透,不敢直接通车,后面又等了十来天才完全可以。

终于不用绕路了,运输的司机也都松了一口气,这个副业他们干得挺喜欢的,单位里面会给他们补贴,这水泥厂的人也比较上道,还会额外给他们补一份,两份补贴谁都喜欢干。

不过之前绕路的两个多月真的太折磨人了,路太难走了,真的是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现在好了。

从转岗到现在,姚雪依就过年后回来过两次,其余时间她都一直在外面跑订单。

郑红军他们不确定她的订单是真的是自己跑下来的,还是找了家里面的关系,毕竟,她家就是做生意的。

他们不管是怎么来的,反正只要不偷不抢,他们全都照单接收,也不会盯着小姑娘是不是回家了。

王鸣烨过年后回来了,还是带着一份三十吨的订单回来的,他在家住了将近两个月,总算不那么想家了。

李梅梅是真的拼,玩命的那种拼,年三十居然还能签下订单,虽然比她之前的要少,但过年前半个月加起来也有二十吨左右。

她的提成,每个月到发工资那天,郑红玉都会去县城把她提成存进去,底工资那部分则留着,等李梅梅回来拿给她,这是她在外面的开销来源。

李梅梅整个人都黑了一圈,背着个挎包,再拎着个箱子,按照记忆来到老孙头停车的地方。

远远的看到老位置停着一辆马车,顿时放心了,今天运气不错,不用走回去了。

“孙叔,几点走啊?”李梅梅问道。

从进入水泥厂到现在,短短几个月,她与桐子大队的人的关系比之前在这一年多的时候都要好。

老孙头看到他们大队的大功臣,顿时高兴了:“李知青啊,快了,你累了先坐一会儿,辛苦了,过年都没有回来。”

李梅梅哈哈一笑:“还好还好,不怎么累。”

马车里大队的其他人说道:“这还不累,李知青你都瘦了一圈了,回去记得去婶子家吃饭,婶子给你补补。”

大队长他们每隔几天就要跟他们重复一遍大队水泥厂的订单都是靠几个销售,辛辛苦苦,在外面风吹日晒,有时候甚至还要忍受别人的看不起,打落牙齿和血吞才拿到的。

天可怜见的,几个销售为了多给水泥厂拉点订单,连过年这样特殊的日子都要在外面东奔西走。

李梅梅心里热乎乎的,是因为她的努力被别人看到,承认,也是因为日渐鼓起的钱包。

“婶子,村里的路修好了?”李梅梅问道。

提起这个,马车上的人全都激动了:“修好了,修好了,修的可宽可干净了,以后下雨再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了。”

好久没有回来的李梅梅不由好奇,路到底修成什么样子。

还记得她们刚下乡时,要去县城买东西,结果遇到下雨天,那体会真的是记忆深刻。

随着马车驶出县城,熟悉的道路现在已经完全变样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印入眼前。

李梅梅觉得她每一次回来都能发现新的东西,上次是新的大队小学,这次是新修的路,不知道再下下次会是什么,她非常期待。

郑红玉在办公室打着算盘,桌子上突然响起:“叩叩叩。”

擡头一看,顿时高兴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都不提前说一声,万一没车了岂不是要走路了。”

李梅梅笑道:“没事,又没多远,就当锻炼了,不过,我运气还行,再晚一会儿就真的要走路回来了。”

“那行,回来先把你工资拿了,这两个月你在外面钱还够用么?”郑红玉道。

一连出去两个月,但只拿了一个月的底工资在身上。

李梅梅可得意了:“够用的,别忘了,我可是带了好几天的干粮出去的,前面那段时间除了住宿,基本不用花钱。”

郑红玉不赞同:“你还是注意身体,天气凉还好一些,现在你还是尽量不要带太多,变质了吃了对身体不好,扔了又舍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