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 二合一(野芋头、族学)……(2/2)
别的人只以为他们有自己的打算,就没特意和两人提。
其实村里是有族学的,请了个老童生,教孩子们识字,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会把孩子送过去念几年。
“你们家孩子多,不想送去族学也正常,只是我们一族的规定,那就是孩子最少都得去里面学两年,认识几个字,今后能够自己认识个文书契书,不会被别人哄骗不是。”汤望河苦口婆心地劝道,“这束修也不贵,一个学生一年就三十斤米。”
只以为他们家是家里困难,所以不想送孩子去学堂。
见他坐在竹椅子上,一副劝说失学儿童父母一定要送孩子去上学的样子,和现代的张桂梅校长似的,汤大强和陶秋菊不由得嘴里发苦。
实在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别人印象中那种不让孩子读书的家长。
两人可向来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人,实在是误会啊!
见两人还没说话,汤望河继续劝说道,“这学堂也不用整天去,每天只上午半天,学两个时辰,两年下来常用的一些字怎么都能学会了,不耽误孩子下午干活。”
他真的是个好族长,此时满心满眼为汤大强他们家考虑,只想劝他们目光放长远一点,这两年辛苦一点,今后孩子一辈子受益。
他虽然年纪大了,思想却一直不古董,这族学便是前些年他听从主支汤别驾的建议开办起来的。
开始他也不知道这学认字有个什么用,不当吃不当穿的,他们也不想考科举。
可这十多年过去,亲眼见证族里上过学的孩子,出去镇上或县里找活计明显都要更好找,更别说还有好几个都留在县里做了伙计,每天风不吹日不晒只用跑跑堂算算账,可不是好得很。
因此这些年他就热衷于劝族人们送孩子去念书识字,为此还特意从族田的收益里划拨了一些粮食专门为了留住那老童生。
汤大强既然回来族里了,自然就被他盯上了,今天总算是寻到空档过来说道说道。
“去!我们家五个都去!”汤大强反应过来,坚定地说道,“要多少束修都行,我们卖田也要供孩子们去!”
声音之大,把汤望河吓了一跳,“呀!你这小子,去就好,说这么大声干嘛!”
随即反应过来,高兴地说道,“你想通了就好,这毕竟是对孩子们好的大好事,别的村的想来念我们都还不让呢!卖田倒不至于,你们家就这十亩田,可不兴卖!”
“我找楚童生说一下,秋收后你们再正式送孩子们去,那时候家里的稻子收回来了,手头也能更宽裕点。”
他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地为他们筹划到。
孩子上学不可太匆忙,等秋收后正好,汤大强刚想点头,就注意到族长刚说的“你家就这十亩田,可不兴卖”,一时有些分神。
他刚想放出风声去卖田的呀,这…这…这要说出去,会不会被族长他老人家骂死啊?一时有些发愁。
可现在族长他老人家就想骂他了,一烟杆敲过来,“秋收后送孩子们去族学,行不行,你说句话啊?咋一愣一愣的!”
汤大强只得放下卖田的心思,赶紧点头,“行行行,麻烦族长大伯您和先生说一下,秋收后十月初,我们家就把五个都送过去”。
汤望河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瞪大眼睛,“啥玩意儿?五个都送过去?”
汤大强点头。
“你家小米也送过去?她可是个闺女。”汤望河道。
汤大强疑惑,“是有规定说闺女不让去族学吗?”
汤望河在椅子扶手上敲了敲烟杆,抖了一点烟灰出来,想了想后说道,“规定倒是没有,但村里之前没有人送闺女去过啊!我家几个孙女都没去,显祖家的甜甜和显宗家的欢欢也都没去,女孩子家家的去念什么字啊。”
他们族里虽然没有特别重男轻女,但向来还是更看重儿子的,对女儿相对就随意一些,都要嫁出去的,始终是别人家的人。
汤大强明显不认同,“不是,女孩多认几个字,今后也可以认识文书契书,也可以避免被骗啊。”
他倒不是真想送汤小米去族学,女儿可是堂堂中文系硕士毕业,啥字不认识啊,只是想借这个机会给她认识字来一个出处。
不过现在听老族长这样说,他明显不认同,“再说,女孩子更要识字,今后嫁出去才能少求人,你看显宗家的陈氏就识字,出去买个药认个药方就不用求人。”
汤老族长不知道如何反驳,只直觉上觉得不是这样的。
不过他向来是善于听进去别人的话的,他没有t急着辩驳,只觉得自己要回去好好想一想,“这事儿你别急,你先准备三个大小子的吧,你家大女儿和小儿子都再等等,小儿子还太小了人家先生是不收的,得等到六岁,至于你家女儿,人收不收,我还得去问问。”
汤大强点点头,行吧。
而门外听墙角的汤小米,则一脸愁眉苦脸,和边上四个因为能念书而满脸兴奋的弟弟完全不一样。
想到要是被送去族学,还得和一群小屁孩一起咿咿呀呀学认字,她就十分抗拒。
读了这么多年书,实在是读够了,来这里后就大可不必了吧。
可族长还没走,她不好进去,只得按下心思,想着族长一走自己要赶紧进去表达拒绝。
可族长却偏偏没有急着走,眼见过来的目的达成,他开心地又在躺椅上晃了两下,“别说,这椅子一摇一摇的,挺舒服的啊,别的地儿都没见过。”
他身下的竹椅,是汤大强按着记忆中的摇椅的模样,前几天得闲了刚做出来的,上面都还带着新竹的青绿色。
此时他家不仅墙壁是竹子补的,还有竹筐子、竹篮子、竹桶子、竹梯子、竹席子等等一系列竹制品。
谁叫这家里什么都缺呢,买又买不起,就只得自己制作了,而这里最多的便是各种竹子,他便将竹子的妙用发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东西他之前虽然没做过,但对于工程师出身的他,按照见过的样式,琢磨几下就能做出来了,多试几次就能编得七七八八,再试几次就能编得像工业出品了。
而族长现在躺着的竹椅,就是他将竹子的两端弯曲成所需的形状,自下而上编制而成,平常几个小孩子最爱坐在上面玩,像荡秋千似的。
没想到这老族长,刚无意识晃了几下竟然觉得颇有意思。
“啊?哦,我自己个儿随便做的,您要是喜欢的话我明天再做一张给您!”汤大强反应过来畅快地说道,如今这张是孩子们爱玩的,可不能直接送人,那他就再做一张,也就费点功夫的事情。
“哎哟!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这椅子编得,可比下河村的□□匠做得还好,他做的竹椅可要十文钱一把,没你这个好玩儿!”汤望河站起来打量后说道。
转头见到他放在另一边的另外几把正常的竹椅子,“噢,这也是你做的吗?就是这种的,我前段时间买了几把,家里人多椅子坏得快,就收了我十文钱一把。”
“那我过几天得空了多做几把送给您,我现在做得熟了,快得很。”汤大强无所谓地说道。
他是标准理工宅男,压根儿就没想到靠这个挣钱,只想着族长既然喜欢和有需要,他对自家又实心实意,那自己便顺便多做几把呗。
汤望河可不是爱占便宜的性子,连忙说道,“椅子就算了,我家里还多着呢,这躺椅你要得空了给我做一把,我给你十五文,我带一把回去,没事的时候躺着舒坦舒坦。”
身为一族之长,他花起钱来还是比较大方的,虽然只是十五文的小钱,一般人可没这么爽快。
“哎哟!怎么好意思收您的钱。”汤大强连连拒绝。
“别,你要这样我可就不找你做了,你有这手艺,回头我可得给你说出去,让咱村里都来找你买,免得去找下河村的□□匠。”汤望河肯定地说道。
说完不等汤大强再说什么,就转身出门去了,“我走了,今天说好的记得啊!”
汤大强见人如此态度,只得说道,“好嘞!您慢走,孩子我十月初送过去,椅子我五天后给您送过来!”
等他走远,汤大强赶紧去屋后找正在忙的老婆,把事情和她说了下。
两人对视一眼,互相看到对方眼里的懊恼,这可真的是疏忽了,教育这么大的事情都忘了,天天都只忙着吃喝拉撒了。
一边的汤小米赶紧走过来,赶紧拒绝道,“我就不必了吧,我都读了这么多年书了,实在是读够了吧,再说那啥族学就是个识字班。”
“那怎么解释你识字啊?后面别被人觉得奇异了。”汤大强问道。
“这还不简单,就说跟着外公学的呗。”万能的外公可是很好用的。
汤大强这才点头,“那行吧,等族长问完先生后再说吧,人先生说不定还不收呢!”
“是我先决定不去的!”她虽然不想去,但主动不去和被动不去还是不一样的,得事先说明。
这时几个男孩子正好跑了过来,他们连忙不再继续说。
汤承文眼睛亮晶晶,“爹爹娘亲,我想去族学!我想要认字!”
他们家四个男孩子,就汤承文随了他的名字,对读书早就起了念想。
隔壁汤甜甜的大弟弟是有去族学的的,听他回来说枯燥得很,搞得其他男孩子都没兴趣了。
只汤承文小心摸着他的书本,对着上面的大字,露出渴望的眼神。
之前在下河村那边,袁家也有学堂,不过袁氏自然是不会让他们去念的,就连她自己的亲孙子,她都没有送进去,更别说这几个姓汤的继孙子了。
可如今来了汤氏,汤承文本能觉得爹娘好像不一样了,心里想着是不是会让自己去念书,因为自己真的好想识字。
可是一想到如今家里困难,小小的他就觉得开不了口。
因此除了双胞胎弟弟汤承财,谁也不知道他有这个想法。
“可是要三十斤米!都够我们吃多久了呀!”汤承财对于哥哥的想法表示不理解。
“可我就是想知道那些字怎么念,以及什么意思。”汤承文垂头丧气地说道,他自知如今日子还没算好过,就去提念书实在过分。
只能说这几个孩子都太懂事了,才那么小的年纪就想那么多,竟然一直没和爹娘姐姐透露半分。
而刚才听爹爹说得很坚定,他才敢站出来表达自己想去族学的渴望。
不同于日渐活泼的汤承武,和向来开朗的汤承财,他一直是最不善于表达,也是最内秀的那一个。
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汤大强连声说道,“都去,你们都去,一到十月就去。”
几个孩子得到确切的说法,开心地跑开了。
汤大强则想到另一个事情,就是关于卖田,族长好像很反对啊。
“我要说出去,他肯定来骂我你信不信?尤其我还说不卖给咱们村里的人,我怀疑我会挨打。”汤大强道。
卖给族里人,那不是害人嘛,他还想劝族里其他人都赶紧趁还没乱起来,田价还算高,都把田卖掉呢。
那怎么办,这田他们家肯定都要卖的啊,一时不禁犯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