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36章 第 36 章 二合一(老本行、加工厂……

第36章 第 36 章 二合一(老本行、加工厂……(2/2)

目录

所以一忙完田里的活计,她就筹划开来了。

刚起步,只打算做三七一个品类,刚好如今正是三七采挖的时节。

三七粉既可以外敷,也可以口服,效果更好的还是口服。

其中口服的便有一种三七止血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痛经、跌打损伤等症状,是非常常用的内服药。

而这三七止血丸的制作配比她刚好记得,主要就是三七、当归、川芎等炮制好之后混合调制。

川芎用量较少,她上次买回来的够用很久,主要成分就是三七和当归。

所以眼前当务之急,就是把山上的三七和当归都挖回来。

刚好村里不少人家都卖了田,正在愁做什么营生,陶秋菊就放出了自家收购野生三七和当归的消息。

她先找的陈氏几妯娌。

“可是我们不认识啊!”陈氏苦着脸说道,眼见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去挣钱,却苦于自己不认识。

“哎呀,这还不简单,我们带着几株叶子过去,边看边找,多找几回就认识了。”黄西儿接过话道。

她现在对陶秋菊夫妇相信得很,毕竟现如今水力磨坊那边,她家一个月也能收到将近二十斤米。

她一听陶秋菊的来意,t心里就有了主意,觉得这一定要进山去找去挖。

“这药材总归是个死东西,兔子我们撵不到,这草药还找不到嘛!”黄西儿给几人打气道。

陈氏和张小花等点点头,决定同样先去山里试试。

四妯娌便背着竹背篓,往后山去了。

后山她们很熟,日常找野菜和蘑菇之类的没少上去,只是这三七和当归她们都是第一次接触,也不知道哪里长得多,只能往陶秋菊说的阴凉潮湿处多去看。

陶秋菊给的收购价,是三七100文钱一斤,当归10文钱一斤,这是外面绝对没有的,毕竟外面压根儿就不收生药材。

第一天,新手光环的陈氏等人就找到了两斤三七和五斤当归,拿到了陶秋菊现结的250文钱。

全村的妇女们收到消息,简直疯了,恨不得当晚就都杀到后山去。

第二天一大早,后山各个山窝里,全是村里族人们。

男女老少都有,都是去找这两种药材的。

场面堪比南方摘茶叶时期,漫山都是人的感觉,各种说话声时不时从密林中泄出来。

陈氏等人之前弄回来的三七叶子都被大家拿走了,说是要对照着看。

一个个瞪大眼睛漫山寻找,挖出了杀气腾腾的感觉。

-

眼见着原材料这边已经调动起来了,陶秋菊则紧急布置起生产流程了。

照样采用流水线式分工,每一个环节都责任到户,大家分工合作,高效便捷。

族人们挖回来的药材,质量检验、称重、结钱等分给了汤小米和汤若芙两个女孩子负责。

这一步很关键,需要严格把关质量,且需要和全族人打交道,更是要负责银钱的支出,所以两人直接忙得晕头转向。

族人们开始还讶异,怎么由两个女孩子做这种事情,能做好吗?

后面见人处理得井井有条,另外满心满眼都是铜钱去了,也就习惯了。

不得不说,什么陈规旧俗,在现实的利益面前,都是可以打破的。

而汤若芙则是完全没想到,自己当年学的管家算账知识,能在这里用上。

她在经历了最初的忙乱后,现在粗麻纸制作的粗糙账本上,一条一条精细记录着每个人送来多少药材以及要给开多少钱了,清清楚楚。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汤小米给她带来的颠覆性冲击。

虽说日日相处下来,她已经感受到这小米妹妹绝不简单,因为无论说什么,小米妹妹都能接上话来,这是之前在彭城小姐妹们都做不到的。

更别说小米妹妹还经常能够说出一些她都没听过,却格外有哲理的话。

汤小米:我还能背上百首宋词呢,怕吓到你,就没有展示。

现在更是没想到,小米妹妹的算数也这么好,算得又快又好,比自己打算盘还快。

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建议,让账目记得更加清楚,更方便每日汇总统计。

汤小米: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心算只是常规操作;另外简单的会计法则,咱还是懂一点的。

她深深觉得古代的科学没有发展起来,可能和数字有很大的关系,没有阿拉伯数字,真的是太麻烦了。

可她又不想做太出格,没有苏一套阿拉伯数字出来,那样的话外公可能就顶不住了。

可这简简单单的操作,对汤若芙造成的冲击就巨大了。

她在彭城,一直是傲视群英的才女存在,才名远扬。

但现在,她却觉得自己竟然比不上汤小米一个乡间小丫头了。

是现在乡里小丫头都这么厉害了吗?

不不不,汤甜甜和汤欢欢姐妹两她接触过,不是这样的啊!

不对头,不对头,这一家子都不对头,汤若芙秀气的小脑袋瓜里全是迷茫。

不过此时她顾不上深思,忙着给过来卖草药的族人们记账。

现如今她们二人的分工是汤若芙负责记账,汤小米负责质量把关。

挖断了挖烂的都不要,上面泥土必须抖落干净,要求挺多,但大家都严格遵照,因为这机会实在是太好了。

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小一百文,这可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啊。

一时不少人都觉得把田卖了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现在能腾出手来去后山找药材。

而当初强撑着没卖田的,此时就忙得团团转,看着别人能挖草药挣钱,只有羡慕的份儿,心里也不禁动摇起来。

-

另一边,收来的质量合格的药材,则先交到孟大娘家,由她家负责做第一道清理。

需要先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半个时辰,然后用手轻轻搓洗,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

再将清洗干净的中药材放在通风处晾干。

晾干后的中药材则由汤望银家,即小柿子家进行进一步晾晒,直至晒干,过程中需要实时翻面,以保证色泽和药效。

她们两家隔得近,配合起来很方便。

小柿子再把晒干了的中药材,送去汤显祖四兄弟家。

他们四家互相配合,一起负责烘烤这个重要工序。

只见每家屋后都是搭的大大的临时药棚,日日都是烟熏火燎。

陈氏几妯娌第一次运气好收获很多,后来就发现运气用光了,这进山采药不稳定得很,所以情愿回来拿固定工资。

烘烤这一步非常关键,交给这四家人陶秋菊才放心。

然后则是研磨成粉。

这一环节交给了汤显山家,汤望河的二儿子,他日日河汤大强父子俩一起在大湾训练,关系更近了一步,做事也是靠谱了,另外还是族长家儿子。

他家离水力磨坊还近,种种考虑之下,这一环节交给了他家。

最后是制作药丸,则是由陶秋菊和汤大强亲自完成。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核心工艺,需要把药粉按照特定的比例配置好。

这个配比就是她的秘方了,可是后世检验过无数次的,自然能让药效发挥最好,这是轻易不会透露出去的。

配好后,使用研磨搅拌法,在粉末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水和其他粘合剂,搅拌均匀后制成药丸,烘烤晾干后就可以出炉了。

汤大强还制作了专门的竹筒包装盒,上面没有做任何标记,因为他们并不打算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所以没必要创造个自己的品牌。

只简单制作了一个个木塞,然后用蜡封住瓶口,防止空气和水分进入。

-

忙忙碌碌大半个月下来,家里二十两已经全部用完,还额外和族长家借了十两银子。

药材原材料是大头,现如今一共收到了150斤三七,200斤当归,这块成本就是17两。

另外便是人工成本,七家人,各家都给的是一两银子一个月,毕竟用的是人家全家人,这一块就是7两。

还额外给了汤若芙五百文,人家毕竟是技术工种,族里还真没有别的人能做她那个活儿。

哪怕她一再说自己不要,陶秋菊还是坚决给了。

汤若芙捧着给到她手上的这串钱,整个人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说这钱只刚够她的食宿费,但好歹是她靠自己的本事挣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她三观再次受到冲击,原来我也是可以养活我自己的啊!

一时干活更加积极了,恨不得主动997。

其余又去补了一次川芎花了三两,蜜蜡等花了二两多。

总之,三十两整整齐齐花得干干净净。

其中十两还是汤望河主动借的,他见这边热闹,时不时踱步过来看一下情况,可关心着呢。

看着运转良好的水力磨坊,他莫名对这两口子多了很多信心。

刚好他家卖田有一笔钱,在陶秋菊为难的时候,主动出手相助。

搞得陶秋菊和汤大强感动不已,毕竟可是真金白银拿出来的支持。

“你们年轻人多折腾,我们族里才能不断有希望。”汤望河认真地说道,他看着村里大家都热情满满有活干,别提多高兴。

不过他借钱倒不是大公无私,他家也没有多余的钱好不好,他可是实实在在看好这两口子的,所以才愿意拿出来的。

倒也不是为了那一成的利啦!

但无论他如何说不要利息,陶秋菊还是坚持事成之后还是要给他一成利。

他们一家三口现如今达成的共识,那就是做事情,还是要多给别人带来好处,这样下次想搞个什么,别人才愿意跟着干。

跟随我,你将获得诸多好处,因此人们愿意追随。

三人心中关于未来有一些更长选的想法,只是暂时还没说出来,如今从野芋头、竹椅子制作、水力磨坊到药材加工厂,一件件都是在为了t后面做铺垫了。

总之钱是花光了,还倒欠了族长10两成本和1两利息。

好在第一批制作出来的三七活血丸效果还不错,至少比上次她在同济药铺看到的止血丸效果要好得多。

当时她问了一颗止血丸可就要五十文。

这第一批制作出来的三七活血丸有二百丸,只卖五十文的话,就能得10两。

剩下的药材,她保守预估了下,还能制作五千丸。

毕竟一丸就拇指头大小,耗用其实不大,如果全部卖了就能得二百多两银子,利润不可谓不大,难怪她敢于借钱去投入。

唯一的变数就是这么多止血丸,能不能顺利卖出去。

族里众人都忍不住为他们而紧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