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38章 第 38 章 二合一(热火朝天、北方……

第38章 第 38 章 二合一(热火朝天、北方……(1/2)

目录

第38章 第 38 章 二合一(热火朝天、北方……

(一)热火朝天//

公元920年, 贞明六年,十一月,初冬。

北风越过广袤的华北平原, 向南边的徐州吹来。

一路威力虽然下降了不少, 但还是给徐州带来了阵阵凉意,让人们意识到冬天已经来临。

随着早晚温差逐渐增大,上河村的众人已经穿上了厚衣衫, 多是用粗麻缝制而成的夹层上衣,配着夹层长裤。

虽然自唐朝开始, 棉花种植技术就逐渐传入了我国,但到如今五代十国时期,棉花仍然普及不广, 棉织品还是有钱人才能消耗得起的。

直至明朝时,由于棉花生产普及和棉织技术的快速发展,平民百姓才可以用棉花制作夹棉衣服来抵御寒冬。

现如今普通人冬天还是穿的夹层麻衣, 实在冷得受不了就多套几件, 也有往夹层里塞稻草柳絮之类的,勉强抵御下寒冷。

汤小米是典型的怕冷星人, 现代的时候就怕冷,所以读本科和硕士,以及毕业后找工作都没走出过广东省。

没想到穿越过来, 这身体照样怕冷。

徐州的冬天虽说没有那么冷, 但可比广东可冷多了,才到初冬,她就已经把自己有的全部三件麻衣都穿上了,就这还嫌不够,还在外面搭了一个灰兔毛马甲。

经过这几个月的调养, 她现在的外表形象已经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体重长了十多斤,身高也拔高了一些,整个人显得圆润康健了不少,不再是刚来的时候瘦得吓人的模样。

头发也养得黑且长了一些,被扎成两个小辫子,垂在肩膀上,会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摆,不经意透露出几分俏皮可爱。

虽然仍然算不得肤白貌美,但好歹多了几分可爱和清秀耐看。

最出色的是她的一双眼睛,眼神清澈明亮,像两颗黑珍珠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整个人添彩不少。

尤其套上灰兔毛马甲后,像小兔子一样灵动可爱,让人心生喜爱。

这兔毛马甲的保暖效果虽然比不上水貂、狐貍和獭兔等昂贵的,但因为其纤维细腻柔软,穿着非常舒适,保暖性也过得去,备受当地人喜爱,去买的话还挺贵的,一般人都配备不起。

而这马甲却不是买的,是汤大强熬夜缝制的,汤大工程师手工出品,加上满腔父爱的加成,必然是集美观与舒适保暖于一体的,比街上卖的不知道高多少倍去了。

但最近实在是太忙,他还只来得及给最怕冷的汤小米做。

可把四个崽崽都羡慕坏了,自觉排上了队让爹爹得空了给自己也做。

她们家屋后面的兔子养殖场规模已经扩大到五十只了,兔笼子单间一个叠着一个,占了好大一片地方。

需要全家人齐上阵,忙一整个早上才能把每个笼子都打扫一遍,然后还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割草找菜去喂,几个孩子一天没少为了伺候它们而费工夫。

现在到了冬天,蔬菜和青草都少了,喂养压力就愈发大了。

因此就只得加紧吃,她家每天饭桌上基本上都有兔子肉。

汤大强在有限的调料下,硬生生开发出了兔子十八吃,从清炖到小炒再到隔水蒸,力争不让大家吃腻。

几个崽崽是没想到,有一天竟然会发愁兔子肉太多吃不完。

明明才搬过来几个月,之前可是饭都吃不饱的,如今一切仿佛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不过他们日日忙得很,要去族学、要去锻炼、要玩耍、还要在家里帮着干活,实在腾不出空来思考到底是为什么不一样了,都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变化。

至于辛苦养的兔子,除了吃肉,一张张兔皮也都被硝制好,干燥好叠放在屋里保存着。

只等汤大工程师腾出空来全部做成兔毛衣服,这个冬天的保暖可就靠这批兔毛了。

所以哪怕喂养起来再累,他们还是坚持把这兔子都好好养起来了。

汤小米另外还分了汤甜甜、汤欢欢和汤凤儿各两对兔子,让她们自行去养殖。

只要养得好,这个冬天可就不会缺兔子肉吃了,因此三个女孩都拿出十二分精神认真对待,把汤小米讲的注意事项一字不落的全部记下,然后严格执行。

她们三个白天还要去族学半天,其余时间做家务加上养兔子,日日也是忙上忙下。

而族里的大人们,也同样没有因为入冬而停下忙碌的步伐。

冬小麦基本上都播种下去了,头道肥也都施下去了,这主要需要忙的就是汤小米家药丸制作的事情。

一大早,族人们就缩着脖子从各自家里走出来,出现在沿河路上,大都是准备去药材加工厂干活的。

这个月要把剩下的五千枚药丸制作出来,则需要请更多人手来。

陶秋菊直接在村子中间,汤显祖家边上空地处,规划建设了一个大工坊,每日都有几十个族人在里面一起忙活。

临时搭建的厂棚虽然简陋,是用大树撑起来的茅草棚顶,但避风避雨和保暖效果竟然还不错。

只要人走进去里面,被早上的寒风吹过的身体,不一会儿就能热乎起来。

因为里面烤药材的火烧得很旺,散发出阵阵暖气。

现如今太阳光弱下去了,药材只能晒个半天,然后便全靠火烤,需要有人时时在里面翻动控制火候,因此就请了这许多人时刻盯着。

在这种温暖的环境里干活,虽然有点熏,但可比下水洗药材要好得多,工钱还可以,是大家争着来的地方。

此时里面随着烧火“劈里啪啦”的声音,能听到大家都在欢快地一边干活一边闲谈。

这样烧一天下来,可是要消耗不少木柴。

族里一些人就专门去山上砍木柴,陶秋菊均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购,并且还给结现钱。

这样哪怕只是砍柴卖,一天就能有个一二十文。

一些年纪太大或者太小的,进不了工厂则都可以做这个事,去山上捡干柴来卖,一日哪怕就得个五文十文的,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

另外一边下水其实也有人愿意去,河水冻人,但是工价还要比翻药材再高三成,很多人看在钱的份上,便不觉得冷了。

这会儿大清早,河边就已经热闹了起来。

“哎呀,这天儿真的冷下来了啊!”只听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边洗边感叹道。

她是村头那家汤显够外号三狗子的老婆,人称□□花,说话做事都算利索,只见正一边说着话,一边轻巧地把药材放进水中的簸箕里清洗,洗一下又要把手拿出来哈一下气,实在是清晨的河水还是有些刺骨。

“多动一会儿就浑身热乎了,今年这个冬天可真的是没冬天感觉啊!”孟大娘接过话来说道,她也是冷得直哆嗦,但是脸上全是笑容。

“可不是嘛!往年这个时候,咱们可都猫在家里了,少动少吃,只等地里有活了再出去。”□□花说道。

就连她女儿,十二岁的小麻花都找到了事情做,那便是去割藤草,用来包在竹筒外面做保护套,如今有一组人专门在做外包装这一块的工序。

边上另外几个妇女听了这讨论,都不由得纷纷出声附和,实在是现在这日子,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

大冬天农闲的时候,竟然能够有机会足不出村就挣到现钱!

这是城里人都没有的好口子吧?城里到冬天了渡口闲下来后,人找事都不这么容易了。

且日日都能领到现钱,陶秋菊直接换来一大筐铜钱,每日大家做完工后,就能去找汤小米和汤若芙两个管账的去领工钱。

码头干活那都是五天才能领到一回,如今日日就能领,可不就比出去找活干更好嘛!

更别说工价还不比码头低,她们洗药材一日可是有四十文,一个月下来可是一两多。

天呐,真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每个人一边做着活一边都觉得难以置信。

而这一切都是陶秋菊和汤大强一家搬来后带来的,众人心中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自不必多说。

尤其是近来哪怕这么忙,遇到来请帮助接生的,陶秋菊都是答应过去,尽力而为,帮助村里妇女生产。

十一月是村里t的生产高峰月,可能是因为一月份的时候猫冬太闲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在造人吧。

往年伴随着新生命降生,都会有难产而死的准母亲,今年却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开始陶秋菊还在犹豫是否要做这接生的事情,挣钱的方式多的是,几个接生钱她真的没看在眼里。

但是,现代自己不做医生,还有无数别的人会做,可是现在,人家求上门来,基本上都是有些难的情况,自己不出手,那些难产的则真的是没有了去处。

陶秋菊不敢保证自己能够百无一失,更不敢说自己能帮助到所有人,但总是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即好。

更别说她给村里妇女们科普的产后恢复、避孕等方法,让大家受益良多。

再加上这一次,她还给大家带来这么好的活计。

如此种种之下,她在村里的领导力和号召力与日俱增,至少妇女这半边天基本上都是对她服服帖帖。

因此无论她一再给大家说等日头上来一点后,水暖和了她们这一组再开工,洗药组的众人都不同意,坚持要和厂棚组同进同出。

厂棚组就是那边负责烘烤药材的,两边竟然还比上了。

我们还拿更多钱,可不能比厂棚组干得差!这是洗药组众人的心声。

大家可都攀比着呢,就比谁干活更卖力,这么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省了陶秋菊不少管理成本。

而就在她们洗药材的下游一点的位置,河面上又架起来一座水力磨坊,是专门用来磨药粉的,日夜都在发出“邦邦邦”的磨磨声音。

边上则站着好几个族人守着出粉口,这是磨粉组,只见她们实时拿着小刷把小心把磨好的药粉刷进布袋里,装满一小袋然后便仔细封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