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75章 第 75 章 二合一(试水、卖菜队)……

第75章 第 75 章 二合一(试水、卖菜队)……(2/2)

目录

汤小米刚从山里下来,正背着背篓,和族人们一起准备去露营地。

她一早就和汤甜甜、汤欢欢、汤凤儿三人,跟着大部队去了大清凉山上挖药材,这基本上是现如今的每天常规操作了。

眼见时间不早了,大人们就支使了她们这一部分人先下山回来。

此时她正在回来的大部队中,刚好被眼神颇好的汤望河看见了。

汤小米一脸迷惑,不知道叫自己所为何事,见人一直在招手,只得背着自己的小背篓,沿着木桥过了河,去到族长面前。

“族长爷爷,您叫我什么事啊?”她仰头问道。

“快把背篓放下,看着怪沉的!”汤望河一把接住她的小背篓,放到了一边的地上,很是贴心。

他对族里的孩子们总是很照顾的,尤其是汤大强家的几个。

放好了小背篓,他赶紧对汤小米说道,“你快给我们算一算,我们今年的所有葵菜,大概能够收获多少把?你显祖伯伯和显乙叔叔,今天去南城那边卖了,一文钱一把,竟然好卖得很!快算算能够卖多少钱。”

文科生汤小米的计算能力,到现如今其实仅限于小学加减乘除,但她的计算能力,竟然已经在全族声名远扬了,大家都知道她算得又快又准。

这不,汤望河叫了她过来,就是想用用她这个计算器。

汤小米颇感无奈,不过到底是老老实实算了起来。

她掰着手指头说道,“我们当初一共种了五亩多的葵菜吧,就算五亩卖吧,其余的还要留些我们自己吃。”

对面两位族长和汤显祖、汤显乙点头,的确是这么多。

她继续算道,“当时是按照十寸的行间距种下的,一亩的话,大概种了五千株,五亩就是两万五千株。”

对面四人再次点头,当时他们看着刨坑种下的,确实差不多是这么多株。

“一株能够摘两小把,那一共可以拿去t卖的就有五万把。一文钱一把,那一共就是五万文,也就是五十两!”她一口气算了出来。

计算过程中,她对这葵菜田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可见她虽然每日好像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但其实对族里的各种事情都心里挺有数的。

这一番计算下来,听得对面四人连连点头。

再听到最后说能卖得五十两,不禁都是眼睛一亮。

汤小米却不禁有些担心,“这么多量,金陵城那边能吃得下吗?”

她不禁又掰着指头算了起来,“城里边一共一千户人家的话,这么多要卖完,差不多得一家买五十把。不太可能吧?这菜谁还天天吃,买个三五把吃个新鲜最多了。”

她虽然不是学经济的,但对基本的市场供给和需求概念还是知道的,这供需必须配平的呀。

对面四人对视一眼,眼里俱是恍然,确实啊,这么多,哪里能全卖得出去。

还是汤望河大手一挥说道,“先赶紧卖吧!能卖多少是多少,总比烂在地里好,当时咋就不知足一口气种了这么多呢!”他不禁抱怨道。

汤显祖不由得小声嘟囔道,“还不是带的种子太多了,不种就放烂了,所以你们发话让大家把所有都种上的。”

至于这话,两位族长就直接假装没听见了。

汤望同斟酌着说道,“明天你们带上十个人去采摘,先定每天去卖三十筐,卖一段时间试试,实在卖不动了再说。”

三十筐倒是不算多,只要城里不少人家伸手买个几把,就能都买完。

只是他们族里的小船,一次最多只能装十筐,所以这还得多来回两次,有十个人一起帮忙,估计才能忙得过来。

一时,这临时的卖菜队就这样成立了。

说好这些,汤小米提起小背篓,正准备离开。

这时,汤望河注意到她小背篓里面,好奇问道,“都挖的些啥回来?”

汤小米扒开背篓上面的草叶子,露出里面的东西来,“药材感觉都被大家挖完了,没找到多少,就顺手扯了一些山笋和野菜回来。”

汤望河不禁叹了口气,“哎,现在去找药材,的确是收获越来越少,附近几座山都被大家耙了好几遍,应该是没有太多残留了。”

汤望同显然也是这么认为,要再找更多的,就要去更远几座山了。

那样一天来回时间太长,也不安全,所以暂时就没有再去开发新的山头。

可是现有的附近几座山头,能找到的应该都被大家挖了,就连兔子野鸡,感觉都要被大家赶尽杀绝了。

汤显祖不禁提议道,“要不干脆都回去金陵城里吧,这里只要留一些照顾蔬菜、豆子和药材的人就行,有个百八十个足够,其余大部队是不是可以回去了?城里现在疫情也控制住了,大家都在正常走动了”

可是回去也没事做啊,不知道官衙什么时候解禁,现在回去工地没有活儿干,自己家宅基地用不了这么多人,一时大家又纠结了起来。

汤小米见他们一个个紧皱眉头,不禁说道,“既然这葵菜都能卖,野菜能不能卖啊?要不卖了去试试,要是能卖的话,大家就都能去找野菜,又能多个来钱的门路。”

野菜多好的东西啊,在现代的时候都是要花大价钱买的。

现在快到清明了,正是各色野菜冒出来的时候,荠菜、香椿、蕨菜、榆钱、苜蓿头、麦蒿等等,这些江苏地区常见的春野菜,在这里她们都找到过。

虽然不一定有自己种的那么甘美,但是吃起来也算是肥嫩,别有一番风味。

尤其是大清凉山那边,差不多一半的面积长的都是一种毛竹子。漫山都是山笋,族人们扯回来试过几次,非常好吃,一点都不涩。

反而是挨着金陵城那些的竹林,长出来的山笋没这么好吃。

金陵城里的人,应该不是每一个都愿意走了这么远亲自来挖,花个几文钱买着吃个新鲜,应该是有市场的吧,她如此想到。

但是其余人却都觉得这个想法似乎不太可行,实在是想不到,谁会愿意花了钱去买这野菜啊。

“我们这里的野菜又新鲜又肥嫩,多好吃的啊,为什么不买?”汤小米反问道。

四人一时被问住了,想到今天之前,他们还觉得葵菜不能卖出去呢。

汤显乙不由得提议说道,“要不明天一早,也带点过去试试?卖不出去也没啥,又不要花成本。”

其余人不禁都点头同意,三言两语就说好待会儿归拢一些成色好的,第二天和葵菜一起带过去。

第二天黎明时分,卖菜队的人就忙活了起来。

得赶紧起床洗漱,以便在太阳升起之前赶到菜田。

爬出了棚子的几人,都带着篮子和菜刀等工具,以便能够高效地收摘葵菜。

进入广袤的葵菜世界里,然后便沉浸式地开始采摘起来。

要卖的东西,自然要选了好的,大家仔细检查每一株植物,在其中寻找成熟了的且品相最好的。

一旦找到,便小心翼翼割下来,放好在竹篮子里,过程中避免损坏,谨慎认真得很。

直到太阳从东边的山上露出一小半来,整整三十筐的葵菜终于装好,在上面洒了一点水,又盖上大大的叶子,避免待会儿路上被晒坏,卖菜队的人才整装准备出发。

今天要卖的,除了这三十筐的葵菜,还有两筐新鲜山笋,还有一筐各色野菜。

小船来回拉了几趟,才全部运到了南城门外。

此时太阳刚好全部出来,守城的衙役照样没有为难,放了他们进去。

一行人直接在粮铺边上占了好大一块空地方,摆了好大一个摊子,齐齐吆喝着卖起菜来。

“新鲜葵菜,一文钱一把!”

“新鲜荠菜,一文钱两把!”

“新鲜榆钱,一文钱一大碗!”

“新鲜山笋,一文钱三根!”

声音之大,把附近的人都吸引了过来。

葵菜自然很好卖,昨天没买到的人,见成色还是很好,纷纷掏出钱各买了几把。

一时卖菜队的众人,收钱、给菜忙个不停。

而荠菜、榆钱和山笋,竟然也有人看上,掏了钱要买。

汤显祖赶紧接过钱,把别人需要的菜赶紧递了过去。

一通忙活之后,总算是应付掉当前这一大波的人,众人才来得及看脚下的各个筐子。

只见都空了将近一半,不仅葵菜一会儿功夫就卖了一小半出去,就山笋、荠菜和榆钱也都卖了出去一半。

果然和汤小米所想的一样,很多人都懒得出城去找这些,情愿花点小钱吃个新鲜应季。

就在他们以为剩下的还要好一阵卖的时候,竟然又来了一拨人,稍微远一点的,口口相传听说这里有汤家人在卖菜,纷纷过来买。

不一会儿,又卖出去了剩下的将近一半。

再剩下的,则是县衙那边的牛厨子,全部包圆了。

县衙一共大几十号人,最近吃什么菜可愁坏了牛厨子,实在是材料有限,就连给小徐县令的三餐,都做得尽量简单,吃得大家嘴里都觉得没味儿。

他过来粮铺里面问点事,刚好碰到他们卖得火热。

等众人买完走开,他直接走上去包了个圆。

此外额外下了订单,让汤显祖他们每日都送三筐葵菜和一筐山笋、一筐野菜去县衙,他们人多,这些都可以吃完.

汤显祖没想到竟然还能有这样的好事,喜得连连点头,保证每天一早送货到县衙后门处。

牛厨子满意地带着几个帮手,擡着今天的收获离开了。

而汤显祖他们还不知道,更大的订单还正等着他们。

至于扬州那边,则在众人的忙碌奔波中,疫情开始逐渐控制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