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91章 第 91 章 二合一(彭城王氏、弟弟……

第91章 第 91 章 二合一(彭城王氏、弟弟……(2/2)

目录

这种乱世,到了这步境地,能不能活命,就要看了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一些还算有成算的,就开始举家开始逃亡了,往东南西北各种方向的都有。

其中一小部分人,就跑到了边上邳州的良城境内。

当时宋老爹父子俩,就是顺着这一波,赶到的良城通关口。

-

(二)弟弟们//

近来汤大强一直在外面忙,先是闷在山里,给私兵那边做水力磨坊。

那边确实有一条还算宽阔的小河,找到了好几个合适的位置,足足给他们搭了四架。

比原先预定的两架还多了两,实在是李参军试过后觉得确实好用,全军的粮食都可以用这磨坊自动磨了,能给他们省大力。t

这次汤大强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很多优化,比如确保磨盘与水流方向对齐,以最大化效率。

另外又通过挖河道的方式,增加水源的流量,进一步提高水流速度,增强水磨的推力。

甚至还在上面增加了杠杆和滑轮,来自动调整磨盘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谷物厚度。

难怪李参军收到第一个后就爱不释手,足足又加单了一倍,汤大强带着十个族人,连着做了二十多天才把四架都装了上去。

等他带着人从深山里出来,只觉得外面简直都快要天翻地覆了,实在是变化太大了。

更难得的是,他媳妇儿终于从扬州回来了,他赶紧屁颠颠儿去找人。

一家七口,两大五小,时隔快两个月,才终于在县衙后宅团聚。

可是一家人还没有团聚几天,就又不得不分头去忙活。

主要是陶秋菊即将要迎接徐知诰和严可求的检查,而汤大强则是被她打发去南城修磨坊去了。

汤大强见媳妇儿确实忙得脚不沾地,只得听话地继续去修磨坊。

中间只回去族里待了一天,恰好就遇到了三狗子。

三狗子终于见到人,赶紧把自己遇到了宋老爹的事情给汤大强说了。

“我笨寻思,不能随便把人带过来,过来惹了乱子就不好,毕竟现在陶大夫在那个位置,所以我就劝了人留在六合那边。”三狗子说道。

汤大强连忙松了一口气,生怕对方告诉自己把人已经带过来了。

实在是他和宋老爹他们没有一丝感情,印象中全是欺负和压榨,没有一丝温情。

所以由他穿过来后,就更是没有一丝父子亲情了。

“你做得很好,就是不要带过来,实在是他那样的心性,不好打交道,给他一点银钱打发得远远的就好了,多少钱我待会儿就拿给你。”汤大强赞同道。

虽说他早就用当时分家的退让,还清了宋老爹的养育之恩,但现在听说三狗子给了他们一些银钱,他还是觉得挺好的,算是为原身还清最后一点养育之恩了,此后再无亏钱瓜葛,所以这钱应该他出。

只是三狗子说什么都不要,“我就知道你和陶大夫会想要这样做的,所以就替你们给了。就给了五两银子,不值当什么的,哪里用你再给!”

他语气和坚决,仿佛五两银子真的是个小数目似的,其实五两银子还挺多的,虽然现在大家都挣不少钱,但是都交给族里了,自己手上就都还是当年的那点老本。

实在是他感念陶秋菊当初的救命之恩,以及感激汤大强一家率先带着他们一族南下。

不然他们估计就要和他路上见到的流民们一样,仓皇出逃,全家失散、身无分文、忍饥挨饿的,所以随着北上看得越多,心中越是感念他们当初的果断。

汤大强自然不想占人便宜,更别说三狗子都没有了一只手,他万万不会让人出这个钱,两人很是推拒了一番。

最终还是汤大强因为多了一只手,愣是把银钱塞到了三狗子的兜子里去了,惹得周围几个族人都好笑不已,连连劝说他们就这样不要继续搞了。

三狗子这才作罢收下来钱。

汤大强倒是疑惑问道,“只是他们父子俩,最会是见风使舵的,要是知道我们在金陵这边混得还不错,哪里肯不过来。”

“这还不简单,李县尉给我支的招,只说来了金陵要干苦力,他们父子俩就都不想来了。”三狗子说道。

“我顺势就提议他们在六合下船,说给他们一笔银钱,并解决他们的落户,让他们去那里过好日子。”

“果然宋老爹父子两就没有挂念你们一家,高兴地应下了。”三狗子继续说道。

听了这些,汤大强不禁感叹道,“你做得够了,这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就看他们自己的了,我们也算是问心无愧了。”

一时便不再继续谈论那对父子俩,只希望他们真的能在六合那边把日子过下去。

而之后,汤大强则亲自带着自己三个大儿子,去了南城那边忙活继续修水力磨坊。

之前他还习惯于把四个崽崽丢在族里,反正族里有人照看。

看着孩子们好像不在意的样子,但据汤小米的观察,只觉得几个弟弟还是希望能在爹娘身边的。

按照她之前看过的儿童心理学相关介绍,是说孩子天生就有对父母的依赖感,这是他们的天性。

他们需要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同时也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和陪伴。因此,大多数孩子都希望能待在父母身边。

四个弟弟之所以不说,主要还是因为懂事,知道父母都在忙,腾不出空来亲自照顾他们,但是他们心里还是失落的。

汤小米观察到这一点后,主动会多陪伴四个弟弟,另外也趁着她爸从山里出来,赶紧建议他把三个大弟弟带在身边。

汤大强听了女儿这一番说法,不禁一阵脸红,实在是他这个做爹的有些不称职。

想到刚穿越过来的时候,看到几个孩子可怜的样子,自己可是发誓了要照顾好他们的,现在就这样把他们丢下,实在不该。

所以赶紧检讨反思,麻溜地把三个大儿子都带在了身边,既可以随身教育,又可以陪伴增进父子关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而汤小米则带着小承武去了县衙后宅,陪着陶秋菊过日子。

汤承武虽然日日和族里小孩子们玩得开心,但能和姐姐在一起,晚上还能和娘亲一起陪着吃饭、睡觉、洗澡,明显更加开心了。

在孩子的早期阶段,这种依赖感更为强烈,他也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安慰,以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在汤小米的操盘下,忙晕了的陶秋菊和汤大强,总算是履行起为人父为人母的职能,一家人总算是和乐地生活在了两个地方。

汤小米:这个家没有我就不行啊。

而另一边,徐知诰和严可求等人,在金陵城又待了几天,就启程又回扬州了。

临走只交待这边施工继续,等年底了徐温会亲自过来查验,让大家加把劲。

而跟着徐知诰一起离开的,除了汤显甲,还有族里选出来的另外五个青壮。

另外汤显通的几个弟弟,一早就提前启程去润州那边了,打虎亲兄弟,他们要去润州那边帮着汤显通。

而三狗子等当初跟着李县尉去了北边的三十个族人,又跟着李县尉往北边去了,只是不知道这次是做什么任务。

他们算是入了李县尉的眼,今后应该都是跟着李县尉在私兵那边混了。

一时族里不少人,都出去各奔前程了。

留在金陵这边的其余族人,也都加足马力开干起来。

修房子的、施工挣钱的、做饭挣钱的、种菜卖菜磨豆腐挣钱的、修磨坊挣钱的,各自忙碌起来。

源源不断的钱流入汤氏族中,管理账本的汤若芙姑侄几人,每日要计算的数额越发大了起来。

日日有进钱,又日日要花出去,换来一车又一车的木材石材,逐渐在平地上建了起来。

而这时,已经入秋,旱了大半年的老天,终于开始转变脸色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