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动漫 > 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 第88章 洪武十七年,校场大阅兵

第88章 洪武十七年,校场大阅兵(1/2)

目录

时间在这忙碌之中悄然度过,转眼已到年末。

每年入冬,都是各地衙门最忙碌的时候,既要准备来年春种,又要防范冬季寒冷致人死亡,总得提心吊胆,尤其去岁北方雪灾给人提了一醒,今年各地早早地开始防范起寒灾来。

而朱元璋对此,也极为上心。

夏天再热,因酷暑而死的毕竟少数,实在热得不行,脱了衣裳往水里一泡总能暂解暑热;可冬天就不行了,买不起厚衣裳和炭火,不能御寒,真冻起来可是要人命的。

武英殿内,朱元璋望着下首的朱标询问道:“标儿,今年各地受冻百姓如何?可有雪灾致百姓大量暴毙?”

朱标老实作答:“禀父皇,今年较去年稍好一些,再未有大雪灾袭扰北地,但各地入冬较早,天气较往年比仍显寒冷。”

听到这里,朱元璋立马想起朱辰所说“小冰河时期”,对百姓生计又生担忧。

但朱标接下来的奏报,又让他宽心不少。

“不过,今年冻死的百姓人数,较往年大幅下跌,除了极北偏僻之地仍有少数冻毙之民外,中原各地几乎没有出现寒冬致死案例。”

“竟有此事?”听到这消息,朱元璋大是惊喜,

朱标笑着解释:“父皇您忘记了吗?您去岁让儿臣捣鼓的‘煤球’,经过一年时间,已经宣传到了全国各地,有这煤球供暖,百姓再不惧寒冬。”

“如此甚好!”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笑容满面道:“这全靠标儿你忙活,此事你居功甚伟。”

“儿臣不但贪功,若不是父皇说出来,儿臣又怎么知道这煤炭还能如此,我大明百姓日后再也不会冻死,最大的功劳还是父皇。”虽然朱标也知道这个主意是那来自几百年后的后辈,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面对朱元璋,他还是恭谨道。

闻言,朱元璋顿时老脸笑开了花,整个武英殿里洋溢起欢快气氛。

便在这欢快氛围里,洪武十六年走向尾声,洪武十七年来临。

新年伊始,朝廷循例举办元旦大朝会,而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朝会多了不少外邦使臣。

既有外宾,这元旦朝会的规模自不会小——谁都爱面子,在客人面前彰显国威,是每个统治者的本能。

因此,今年的元旦朝会上,仪仗队列格外威武,朱元璋的对天奏表声格外洪亮,一身明黄衮袍威武端庄肃穆,那双明亮的双眼炯炯有神。

将这天朝气象看在眼里,朝臣们也是与有荣焉,当着外邦使臣的面,将胸膛挺得老高。

对天奏表后,就是各种节目表演,朝臣们和外邦使臣也都看得很是尽兴,循例这元旦朝会该告一段落,然而今年,朱元璋又新添个流程,叫在场朝臣颇感意外。

“诸卿,朕能推翻蒙元,建立这大明盛世,全靠我大明天兵,趁着今日正旦大朝会之际,诸卿可愿与朕一同前往校场,一睹我大明天兵的风采?”

初听此言,朝臣们大是迷惑,往年也没这流程,咋突然就闹什么阅兵了?不过当看到那些外邦使臣之时,众臣顿时就明白了过来,陛下是想向他们展示一下大明的雄姿。

当即,群臣连忙说道:“臣等领命!”

此刻,城郊校场内,十万甲士肃立如林,玄甲映日,寒芒刺目。

当见到朱元璋带着群臣和这些外邦使臣走进来时,兵将们顿时庄严肃穆,齐声呼喝道:“拜见陛下!”

这声音震天动地,叫人心旌颤抖。

在场众人,外邦使臣自不必说,已骇得瞠目结舌,便连那些早见识过明军神威的大明朝臣,也惊得左右四顾,不知所措。

来到临时搭建的看台前,朱元璋一声高喝:“阅兵开始!”

立时锣鼓喧天,旌旗挥舞,整个校场似是煮沸的开水般翻涌躁动起来。

只见一支骑兵排成整齐的列阵队形,快速的奔腾而来,其队列之整齐,非但衣着统一,连战马步伐都全然一致。。

整齐划一的马蹄声中,众将士将手中长枪高高举起,发出铿锵齐鸣,齐声威喝道:“大明威武!”

那呐喊声响天彻地,直震得众人耳朵生疼。

便在这震天呐喊声中,这支骑兵由远而近,驶过众人面前。

先前隔得远,众人只觉这队列齐整,呐喊声喧嚣,直待其走近,才发现这些骑兵满面刚毅,个个脸上带着悍不畏死的凶狞表情。

任谁看到这般凶狠表情,都能想见,这么一支威猛无畏的骑兵,在战场上定是所向披靡。

众朝臣看得心神激宕,虽然场上兵将面色狰狞,然而在他们看来,这般凶狠霸气的模样,正是大明天兵理当拥有的气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