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江南重税暴雷!(1/2)
随着李芳远的离去,针对高丽国的计划已然开始,但这是长线投资,短期内难见成效。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天子又将精力投入到新政上,山东试点事关国朝大计,不得马虎,为此他甚至派出了锦衣卫盯着此事施行。
山雨欲来风满楼,山东暂时没出事,其他地方却出了问题。
这日早朝,户部尚书郭允道站出来奏报道:“启禀陛下,苏州知府金炯上奏,苏州因官田佃租太重,一些老百姓因为缴纳不起繁重的赋税,选择拖欠,拖欠不下去了,就直接选择逃亡,以致于不少土地荒芜,金炯请求陛下减免苏州府的田赋,声称若是继续施加重赋,必将导致越来越多的百姓逃走。”
郭允道话音落下,群臣顿时默不作声,自大明建立以来,朱元璋就对江南八府施加重税,朝廷规定,大明的私有土地十亩税是四升,但江南八府的税是八升。
朝臣里面,不少江南官员籍的官员都曾经上奏给江南八府减税,可惜却被朱元璋以当初他们支持张士诚,所以要对他们进行惩罚为理由而拒绝了,这事就拖到了现在,没想到这个金炯居然还敢上奏此事。
闻言,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有道是苏湖熟,天下足!放眼整个天下,北方西南皆是一片萧条,连繁华了数百年的徐州也被战火摧毁,唯有江南地区土地肥沃,积富者甚众,理当承担朝廷赋税,岂能减免。”
“再者只要江南百姓勤恳耕种,焉能缴不起田税?依咱看,定是当地富户与官员暗中勾结,中饱私囊,又抵触咱的治理,抗拒缴税,必须严惩!”
朱元璋这话有点不讲道理,但他是皇帝,不讲道理很正常!
“传旨,但凡抓到苏州逃亡的刁民,一律严办,至于那些抵制纳税的富户,一律抄家法办,决不轻饶。”最终朱元璋冷声做出了决定。
苏州府一带沃野千里,地产丰饶,百姓多殷实富足,以其为代表的江南一带,历来是缴税大户。
其他地方,便是想搜刮盘剥,都抠不出这么多税来。
一旦减免苏州税赋,朝廷税收必然崩盘,朱元璋还指望用江南地区的税收,来平衡贴补其他困顿地区,绝不可能答应减税之事。
天子既有决断,郭允道自是老老实实领命,实际他早已猜到这个结果,毕竟这苏州府不同于旁处,朱天子对这地方,一贯是盯得紧。
这事说来,还要回溯到开国年间,苏州府乃元末枭雄张士诚的老巢,当初争夺天下时,这张士诚盘踞苏州,成为朱天子的强劲对手,后来朱元璋攻打张士诚,苏州军民通力合作,众志成城抵抗了近一年,使得明军损失惨重。
基于苏州百姓对张士诚的支持,朱天子记恨上此地,因此在开国之后,对该地征取重税,就是怕这苏州百姓一旦手里有钱,又要富则思变了。
今日上奏,郭允道只是念及金炯与他的那点情面,但他已然有了判断,金炯因为这封奏报,多半会被朱天子严办,搞不好还会人头落地。
身为官场老油条,郭允道怎还会掺和进去?
“父皇,此事还请您三思啊!”
郭允道刚刚退下,朱标倒站了出来,毕竟身份不同,在场也只有太子还有胆量劝谏。
“去年我朝税收两千余万石,光苏州府一地便有近两百万石,占了全国总税赋的十分之一,可苏州面积并不大,其土地面积不足我大明的百分之一,以这么少的土地,承担如此重税,苏州府实在难以为继,其百姓不堪重负,四散脱逃,大量肥沃土地荒置废弃,岂不于国有损?”
将苏州境况细作分析,朱标郑重请求道:“望父皇减免苏州府赋税!”
朱天子岂会答应,当即冷嗤一声:“苏州本就富庶,治下富户多如牛毛,岂能和其他地方相提并论?况且此地民风乖戾,百姓仍多对张士诚念念不忘,若不征取重税,令其无力谋他,难不成要他们再供养出个张士诚出来?”
江南地区民风保守,百姓大多聚族而居,一旦手里有了闲钱,就随时抱团造反,此地百姓多不服从明廷管教,当初他朱天子在紫金山登基时,江南士族支持者寥寥无几,大多数人还对那张士诚念念不忘。
心中记恨至此,朱天子怎会对苏州府姑且宽容?
但朱标素是广博胸怀,他郑重拱手,痛心疾首道:“可张士诚早已死去,如今我大明江山稳固,放眼天下,哪一处莫非王土?苏州既已归顺,朝廷更当以宽容纳慰,方能收服民心,若只以重税镇压,岂不叫当地百姓离心离德?”
“父皇常教导说,天下百姓皆是子民,要宽厚治之……难道苏州百姓就不是我大明子民了吗?”
朱标这番话全出自宽厚本心,可在朱元璋听来,这些全是儒家那套迂腐的虚仁假义,朱天子当真后悔,当初为啥将太子交给宋濂那老酸儒教导,养出这般温吞性子。
朱元璋惯是执拗性子,当下越想越气……想让咱废除苏州府重税,绝不可能!
“此事无须再议,退朝!”
索性,他不给朱标说话机会,重拂衣袖,当即起身离去。
“这……”
满殿朝臣全都傻眼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所措。
陛下今日这是怎么了,这还是头回见他如此不给太子留情面……
眼看朱标满脸哀色,众人赶忙上前,安抚道:“殿下莫要伤怀,此时陛下盛怒,待缓得片刻定会回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