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 > 第93章 万里归乡 塞北残阳,是她的红妆。

第93章 万里归乡 塞北残阳,是她的红妆。(1/2)

目录

第93章 万里归乡 塞北残阳,是她的红妆。

辗转月余, 越往北走天气越凉。

一行人接近镇北府时,已是仲秋时节。

“只要闻着这山核桃、野栗子的香味,就感觉到家了。”

举子们衣衫褴褛, 面容被日光晒得黝黑,哪还有曾经白面书生的模样。

在东鲁与北境的交界处, 大山恍如五彩锦缎。

高大的枫叶染红一片天,扇形的银杏在地上铺了一层金毯, 仰头看去, 蓝天寥廓, 白云高远。

“咴儿咴儿。”白驹衔住几颗山葡萄, 欢快地咀嚼着。

因它总能嗅出最甘甜的果子,栾霜柏便毫不客气地抢了一串, 赠予桂枝儿。

惹得白驹不满地打了个喷嚏。

“多谢小将军。”桂枝儿笑眯眯地接过。

本以为在朝廷围剿下, 战火交接的边境地带会呈现一片土地荒芜、房屋倒塌的惨状, 百姓们衣不蔽体在生死边缘挣扎。

岂料,镇北一片祥和。

甚至还有大量行商和流民涌入, 想在此处谋个生计。

“您若初来乍到,就去救病坊或是众济院。”那消息灵通的包打听口沫四溅, “粮食、衣被、柴薪都有定量供给。”

而后听从官府分配, 最不济也能做个收割庄稼的短工。

“给地主老爷们干活儿?”瘦骨嶙峋的难民嗫嚅道。

他打心底里不愿意。

要不是大财主圈地赶跑了他们,怎会背井离乡当难民。

“嗨!咋可能!”包打听脑袋一昂, 下巴高高扬起, 眼中满是骄傲,“在咱北境, 知府……哦不,是樾王大人早就改革啦。”

人头税与田赋税实行新政,匿田直接收归官府。百姓身上的担子减轻, 连挥舞镰刀都更有干劲了。

“樾王乃圣明之主啊!”流民们顿时心生向往。

凌河县城外兴起的集市人群熙攘,叫卖声不绝于耳,就是镇北府繁荣的最好证明。

放眼望去,赶集的摊位密密麻麻。

有巴蜀的行商操着一口川音,热情地吆喝过往来客摸一摸丝绸,也有泽州的生意人正在吹嘘他带来做工精美的鼻烟壶。

“此乃吾乡?久别至此,竟形同陌路!”举子们低头看了看身上打着补丁的破衣服,比真正的难民还凄凉几分。

颇有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觉,恍若隔世。

“先来十个油炸糕、二十个大果子,大碴粥和豆腐脑咱自己打!”

泼辣圆润的女举子豪迈地挥了挥手,这顿她请了。

进了城门沿主街走二里路便是家门口,银子不够自有爹娘来付。

回来了,真好!

一碗白玉般的豆腐脑,颤颤巍巍晃动着。

“小心烫。” 小谢公子微微欠身,从袖间掏出一方素帕,动作轻柔地擦去碗沿溅出的汤汁。

他双手端着碗放到桂枝儿面前,唇角噙着一抹温柔的笑意。

豆腐脑上浇着琥珀色的卤汁。

嫩绿的葱花、香菜点缀其间,鲜香之气袅袅升腾。

栾霜柏紧盯着他看似细心的举动,撇了撇嘴。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很快众人就被这市井寻常美食引诱,埋头苦吃,同时不忘竖起耳朵听百姓闲话,试图找到镇北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

“要说樾王,比杭京那位可厉害多了。”

李老汉踢了踢脚边两个大竹笼,十几只肥硕的鸡鸭挤在一起扑腾着翅膀,叽叽嘎嘎叫个不停。

“陶土温室你知道是啥吗?”

见外地人摇头,李老汉裂开嘴乐了。

“多亏樾王,咱乡下能种出反季的蔬菜了,这可是了不得的神术!”他赞叹道,“像那蒜苗,每月都能收获一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