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卷二群雄逐鹿 39-此一生(1/2)
第67章 卷二群雄逐鹿 39-此一生
这段时日,王桓简直忙晕了头。
那日带来的先锋军在宫门前捉了司马显,后又以他为质要挟东城门处的叛军退了兵。紧接着几路援军陆陆续续赶到,其余几州也纷纷派了兵马来,算是对这场皇位之争中的胜者投诚。
各地刺史,都督这几日都纷纷上了折子请失察之罪。
一切似乎又重新回到正轨,只是每当有风吹过,宫门前街道泥土,石缝里都隐隐带着血腥气,连着数月不曾消散。
司马绍自从那日后一直在东宫修养,半个月都未曾露面,只听宫人回禀说他没事会拖着病体到司马睿那儿坐坐。
朝堂上和宫中众人似乎都重新默认了他的太子身份,至于他那神奇的“死而复生”的传说流落到市井,又成了一段天意恩佑的神迹,其中自然少不了有心人推波助澜。
一时间,不论是朝堂声望还是民间呼声,司马绍太子之位再无人能动摇。
东宫
司马绍半倚在软榻上,手上拿着一柄小刻刀,雕着一截木头,旁边燃着淡淡的檀香,将前段时日杀伐的血气洗去,配上绣着暗花的锦缎和清隽眉眼,又一副清心寡欲的模样。
一个内侍捧着一只精致的檀木盒子,弓着身子进来,脚步快且全无声音。走到近前,动作熟练地跪下,轻声道:“殿下,小将军近日忙得抽不开身,只带话让您多休养,不要劳心费神在这些小玩意儿上。”
事实上,他这段时间已经捧着这些小木刻玩意儿跑了几趟王丞相府,愣是没一次见到小将军人,偏偏又得了司马绍的命,必须将手上的东西交给王桓,不能由别人代劳,所以这木匣子送了小半月也没送出去。
至于这带的话,次次都一样,云景连换个说法都懒得。
司马绍将手上的东西随意地扔在面前小几上,缓缓擡头看着跪在面前的内侍和他手上的木匣子,转而又敛下眼睫,“既然你去她不要,那就把她请进宫,本殿亲自送。”
然后拍了拍手上沾染的木屑,站起身,后面侍立的内侍赶紧替他换上一身干净的外袍,看着他移步去了殿外。
跪地的小内侍恨不能仰头扶额,实在不知殿下对这王家的小公子到底何意。毕竟人人都听说了王小将军救驾之功,殿下要行赏也是应该的。可偏偏赐下的既不是金银,也不是珍宝,而是将随手雕刻的木鸟送了去。
这王小将军也是奇怪,就算对殿下赏的东西不满,但身为臣子,这样几次三番地将不给君主脸面,便是你有天大的功劳,怕是也不妥当。
看殿下刚刚的样子,怕真是气急了。
小内侍内心琢磨着,却半天也理不清头绪来。
这也怪不得他,宫里原先的宫人在这一场乱子里死伤不少,东宫也经历了一场大换血。
他们这些人都是这段时日才调到这东宫里来侍奉,来之前,人人都当这是天上掉馅饼一般的好差事,谁知不过月余,便各个心如死灰。
也不是说太子殿下不好,只是他的心思实在叫人无法琢磨,他们这些在宫里侍奉主子的,凭的就是一副七窍玲珑心,能揣摩主子的心意,也就是那些老嬷嬷们常说的“眼色”,做他们这活的,最重要的便是有眼色。
往常侍奉的不管是后宫的娘娘们,还是其余的宗亲贵戚,哪个都不像这太子爷,真真是喜怒不形于色,叫人难以揣摩半点。
好在这位看起来脾气性格随难以接近,但也不似之前那位动不动叫要喊打喊杀,也算叫人安心。
来不及想清楚这其中弯弯绕绕,赶紧跑出宫去,照太子爷的意思,这是要下谕旨传召那位小将军了,可怜他哪哪都得罪不起啊。
司马绍出了大殿,照常往式干殿去,司马睿这几日的情形不容乐观。
之前宫中频频生乱,为了安全起见,司马睿身边都是内侍和守卫,除了太医往来几乎也没外人。也许是父子连心,知道司马绍处境,他硬是撑着一口气,拖着一副病体,没有露怯。但如今叛乱已平,宫中秩序恢复,司马睿的身体却急转而下,眼见着撑不到今年入夏。
如今在式干殿内,是后宫几个妃嫔轮流侍疾,大部分时间是王遐呆在这儿。虽说司马睿清醒时没怎么宠信过这位王氏贵女,但说到底,也未曾亏待半分。
“今日御医来诊脉,叮嘱了陛下饮食,你拿这么甜的酪浆来做甚,赶紧端下去,做些粟粥。”
“是。”
“今日天气好,将窗子稍微开一些,把熏香撤了,待会儿扶陛下坐起。对了,外面迎春开得正好,去问问御医可否择几只放在殿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