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七零年代文工团 > 第73章 排练

第73章 排练(1/2)

目录

第73章 排练

宋知时跟顾淮莫名其妙地陷入了冷战。

从分家的第二天开始,基本上宋知时睡觉,顾淮还没有回来,宋知时起床,顾淮已经出去了。

等过了两天,宋知时才会过味儿来,对方这是在躲他呢?

合上手里的书页,宋知时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了不远处排练的众人。

他之所以在这里,事情还得从两天前说起。

当时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找上门,指名道姓要找宋知时。

宋知时觉得很莫名,他在这里除了顾家人和顾家两个叔公,基本就没有认识的人,这两个人怎么找上门的?

“你就是宋知时?”女青年惊讶道。

男青年轻斥了一声:“春晓,放尊重一点。”

宋知时懒得跟他们兜圈子,直接问:“你们是谁?找我干嘛?”

男青年道:“宋同志你好,我叫周光,这位是李春晓,我们都是附近村落的知青。”

宋知时点了点头。

“是这样的,我们知青私下组建了一个宣传队,马上就是元宵节了,想表演给父老乡亲看,听说您是市文工团的,所以想向您请教一番。”

“请教?”宋知时倒也不觉得自己的职业见不得人,需要藏着掖着,只是这才一天一夜的功夫,居然连村里的知青都知道了,这顾家人传话的功夫可真一流。

“我想你们误会了,我只是文工团一个小小的演员,没办法指教你们。”

李春晓急了:“你先别拒绝我们,可以跟我们去看看,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建议,对我们来说都非常珍贵。”

宋知时还在迟疑,周光已经先开始了夸夸模式:“宋同志,不瞒您说,其实您来的第一天我就认出您了。去年国庆下乡汇演,我在台下看过您的舞蹈,那可真是……”

哟,还知道他是跳舞的。

周光继续道:“总之,我对您抱有深深的敬意!”

嗬,这帽子戴得可真够高的。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盛情难却之下,宋知时还真没法拒绝,加上他对顾家村人生地不熟,也闲着没事干,倒不如跟他们去看看。

不过出发前宋知时也跟他们说了,他不一定保证自己能提出多么好的建议,两人也答应了。

等到了地方,看了一眼这个草台班子。宋知时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把自己喊过来指导,原因无他,表演得太太太随心所欲了。

不过说起来,这宣传队跟他们文工团还有些渊源。

顾家村算得上是最早开始接收知青的一批村庄,至今为止,在这里最老的知青已经呆了八年了。

这几年陆陆续续开始有年轻人的加入,知青们也越来越多。乡下生活多无趣,年轻人经常会聚集在一起读书写字,有时候唱唱歌跳跳舞。

前两年,有人提议干脆成立一个宣传队,这件事得到了所有知青的一致同意。他们原本是自己表演,自娱自乐。后面趁着农闲,也会表演给附近村庄的村民看。

这年头大家的生活娱乐活动都很少,有节目看村民们自然很起劲。

去年,听说市煤矿文工团居然派了一支队伍下乡巡演,公社大队村庄几乎全民出动赴这场盛宴。因为实在是人太多了,文工团还分了三场表演,有的人因为太喜欢,追着文工团跑,硬生生地看完了这三场。

这场演出给顾家村的知青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突然觉得自己的演出不香了。

好巧不巧,知青们的国庆表演居然被公社大队长和书记瞧见了,他们也觉得这个宣传队好得很,还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编制”,以后农闲他们可以直接以宣传队的名义下到各基层表演。

这可算得上是整个公社独一份啊。

不过既然在公社队长书记面前过了明路,还领了公社的补贴,那知青们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唱唱歌跳跳舞就能糊弄的。

知青们大多干不动活儿,赚的工分也少,听说进了宣传队一场演出就有好几毛补贴,越来越多的知青,乃至于很远的村庄的知青,都开始申请加入宣传队,这就导致节目太少,人数饱和。

周光小心翼翼地问:“您觉得怎么样?”

他是宣传队队长,也是他一眼认出了宋知时,决定三顾茅庐,也要把这位师傅请来。

“不怎么样。”宋知时只能实话实话。

不,说实话的话,水平实在太差,只有合唱能听得下去。

众人闻言不由露出沮丧的神色,这个春节他们并没有好好休息过年,为了元宵表演都卯足了劲儿呢,结果在专业人士眼里,节目质量却是如此不堪。

不少受不了打击的女知青,眼眶都红红的,纷纷用手去拭眼角。

宋知时毕竟是看过现代那么多大型晚会节目的人,这些问题在他看来都是小问题。

宋知时道:“你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所以专业性太强的节目我建议取消,比如舞蹈。而且你们还没有经费购置服装,现在的衣服都是别的改的吧?”

张秀芝作为后勤队队长不好意思地站出来认了,她也只在之前文工团下乡表演的节目里看见那漂亮的舞蹈裙,远远不是她们现在可以负担得起的。

“当然,你们也有擅长的地方,比如朗诵,这个节目可以保留。”读书人嘛,读书的时候最铿锵有力了。

“然后就是唱歌,我觉得可以多来两个,男生独唱、女生独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把它们打散了放在晚会的开始和结尾,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周光听得两眼放光,手下刷刷地记个不停。

宋知时说:“专业性的不是你们擅长的,那咱们就另辟蹊径,出一些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努力表演出来的作品吧。”

有人问:“宋同志,什么叫普通人也可以表演出来的作品?”

宋知时想了想:“比如小品,相声,双簧?在有台本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地配合练习,应付一下元宵演出应该不是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