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夫君来晚了我不要了 > 滴不尽

滴不尽(1/2)

目录

滴不尽

惠歌睁开眼睛。

青纱床帷静静垂在脸边。朱漆屏风立在床前,墨色描绘的山水峻峭依旧。

屏风一边的墙齐齐堆着箱笥,另一边的墙摆着一张楠木长榻。榻上有斑纹明显的榆木凭几、青丝隐囊、方褥、短案、青瓷壶杯、唾壶,还有那枚白绢方巾。

皱巴巴蜷缩成一团,像被人糟蹋之后抛弃在那儿。

隐隐可见许多污渍,因为泪水晕开了墨迹。

这些都是她看惯的物事。此时罩着一层淡淡的青色,像一张张脸面,怜悯地看着她。

微光从窗帷透进来。

天已经亮了。没听见鼓声,应该亮了许久。

她这时才注意到窗外的鸟叫。大概是麻雀或灰鸠在房前的梅树上蹦蹦跳跳。忽然羡慕起鸟来。

如果她是一只鸟,是不是就不会被拒绝?

坐起来,头痛欲裂。就这样坐着,直至小红端了盘匜巾帕进来。

小红向她问好,将东西搁在榻上。见人迟迟没动静,走过来系起纱帐。

她看见惠歌的脸,吓一大跳,惊呼:“元女!你的眼睛怎么肿成这样?”

“是吗?难怪我觉得眼睛怪怪的,有点张不太开。”

“声音也很沙哑。是不是哪里难受?”

昨天惠歌从水边回家,忍着情绪用完晚食,躲进房里,早早打发小红,便一个人倒在榻上流泪。觉得自己愚蠢。想想刘峻如何对盼盼的,毫无保留的宣示,毫无避忌的举止。小白对她连一句赞美都没有,怎么会有进一步的意思?

又觉得自己活该。从头到尾一个人在痴心妄想。

人家是什么人?玉人。风贞雪曜,玉洁冰清。像她这种俗人高攀不起。

她一面鄙夷自己,一面淌着泪,觉得一种自我践踏的痛快。

滂沱的眼泪让脸湿黏黏的,就拿怀里作诗的方巾擦拭。

干了又流,流了再擦。

记忆像柳絮一样在脑海里纷飞。胸口感觉被划得支离破碎。

一度在榻上睡去。夜半之后冷醒,摸黑拆发换衣,上床睡下。

如此折腾之后,眼睛自然是浮肿的,毕竟一直泡在泪水里。但是哭完睡觉喉咙会痛,不知道是什么道理。

她又听见小红问:“还是你哭啦?”

“没有。你才哭了。”

惠歌驳斥,坐到榻上,洗洗脸,喝喝水。小红默默替她更衣梳头。

来到后堂,贺梅和惠银已经就榻。惠宝体弱多病,能睡是福,睡得早起得晚,贺梅一概不管,由老嬭侍婢看顾照料。

二人见了惠歌也吓一大跳。

一双眼睛红肿的像两颗桃子。黑眼珠只看得见一半。

脸上一抹怪异的笑,像担心这副模样吓着别人,勉强扯着嘴角,看上去却更可怕了。

贺梅问:“你怎么了?”

难道是挨揍了?

不可能。从来只听过她揍人,没听过别人揍得了她。

还是哭了?什么事令她这么伤心?

难道是因为老花和她谈过的关系?昨天晚上也很早进房。贺梅想。

“没怎么。”惠歌回答。脱鞋上榻,埋头吃饭。

贺梅看看小红。小红摇摇头,表示她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贺梅又问:“老花跟你说了?”

惠歌嚼蜡似的嚼着粟饭。低低“嗯”一声。

“那你今天开始在家作事。先从厨室开始吧。”

如果是平时,贺梅一定会加些警语,诸如“不要再随便跑出去。”、“不要混水摸鱼。”、“不要偷喝酒。”等等。现在一句不加,连声调都放缓了。

惠歌又“嗯”一声。注意到旁边惠银关切的目光,转头朝她说:“十香十花膏我用不着了,还给你吧。”

惠银一下子明白了。连忙说:“你留着吧。以后一定还有用上的机会。”

惠歌看看她,笑了笑。

惠银吓呆了。从没见过阿姐如此凄凉委靡的样子。

用完早食,惠歌来到东侧的厨室。

虽说汉人要求女子的妇功是备办酒食,认为妇主中馈,而鲜卑女子不讲究这一套,认为妇主一家,事无巨细,饮食仍然是一大要务。祭祀鬼神,侍奉尊长,抚育幼子,招待宾客,无处不须,不可不知。因此贺梅首先让惠歌到厨室学习炊爨烹宰。薛家一日三食,还有三四十个奴婢僮客的份,厨室几乎是从早热烈到晚,只有午后稍事休息。

厨人有三,为首的是阿芸。年岁约三十许,眉长眼俏,颇有风韵。喜爱用各式各样的香油香膏,人未近,香先至。惠歌听过有些人叫她“花椒”,或许是因为同样香气浓烈的关系。

阿芸知道惠歌跟过老花作事。老花她虽不熟识,露过的手艺令夫人赞不绝口。她既不识字又无能人指点,只怕献丑。何况惠歌是主人,不好随便呼来唤去,便只让她淘米。

淘米之前要先舂粟。睢陵城外有水碓,市里也可以买到舂好的粟米。只是讲究的人家一般还是自己舂,以便掌握粗细。

惠歌待在厨室旁的空地,双手攥一根细腰杵,咚咚捶着下方的米臼。

有一下,没一下。一下有,一下没有。

望望天空。天很蓝。云很白。

树上有鸟,啾啾叫着。草里有蝴蝶,翩翩飞着。

看着看着,两行眼泪倏地滑下脸庞。赶紧低下头,怕人看见。

惠歌因为低着头没看见的,阿芸倒看见了。

她从厨室无棂的大窗看见老花远远站在廊下,望着这边。一会才走开。

惠歌舂完一石粟米,舀来井花水,拿了淅箕开始淘洗。米粒在水里随着手的动作绕来绕去。动作停下,水和米犹回旋不止。滴答滴答的泪水落进洗米水里。

没关系,反正都要洗去的。反正她的泪水也不能改变什么。

午食的粟饭是用惠歌淘的米。

贺梅嘴一嚼就皱眉:“这饭怎么有点苦咸?”

惠银吃一口,也跟着皱眉。

惠宝嚷嚷:“那我不要吃饭,我要吃饧。”

贺梅对惠宝说:“先吃饭,才能吃饧。”

转而问惠歌:“听说今天的饭是用你洗的米?”

“嗯。”

“你有洗三遍吗?”

“嗯。”

“你不觉得味道和平常不同吗?”

惠歌看看贺梅,摇摇头。

“你怎么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身体不舒服?”

惠歌还是摇摇头。她是心里不舒服。

心里空洞的很,是不是快死了?

到了第三天,贺梅不想再糟蹋米粮,让惠歌到织室。

魏国的田租是粟,户调是丝帛或麻布。一夫一妇之户,岁出粟二石,帛一匹。奴婢一口出八分之一。牛一头出二十分之一。织作之前要先养蚕缫丝。只是贺梅见惠歌魂不守舍,不敢让她进蚕室,蚕死了就糟蹋了。织作单调而劳累,经线编排好之后,大半时间都在投梭引纬,拉拉机刀,打紧纬线。即使织差的布都还有用处。

织工有五,为首的是方胜。

方胜是个朴素的女人。总是将头发高高盘在头顶,用黑布头巾裹起。无论平日节日,一律如此打扮,单调乏味,一如织作此活。

方胜腾出一台织机给惠歌。讲讲理线,讲讲编排,一边讲一边作。惠歌坐到织机前,只须将梭子从提综杆开出的梭口穿过,再用机刀打紧即可。

意外地适合她现在的状态。

脑中空空的,心里也空空的,手里反复相同的动作。

看着丝帛一寸一寸织结起来,绵长起来,感到一种奇异的踏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