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吹嘘来历(2/2)
“这些本府也了解,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汴京虽然富裕,但依旧有很多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也存在贫民区。
包拯做了多年的开封府知府也是知道这些,贫民区他也见过。
但就算见到了,他也无力解决。不过现在他见盛长槐胸有成竹的模样,似乎是想到了办法,于是期盼的看着盛长槐问:“看小相公你如此气定神闲,莫非是想到了办法?”
“自然~”
盛长槐抬起头,用四十五度角仰望房梁,脸上则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来。
“包相公,自古贤者必有师,您看我这一身的本事,是否能看出我的师承啊?”
包拯低头思索片刻,随后试探性的说:“曾经听闻小相公在扬州时被一鹤发童颜的道人带走,随后就展露出非凡的医术。
本府想,这天底下有如此本事的道人,除了陈抟老祖外,应该只剩下龙虎山上的老天师吧~”
“非也,非也~龙虎山天师也不过传承自东汉,而陈抟老祖也不过两三百年的修为,怎么能教出我这样的弟子来。我师承上古先秦,诸子百家,更确切来说,我应该算是个方士!”
“方士?”
听到这话,包拯有些目瞪口呆,龙虎山天师和陈抟老祖已经是他能想到最远,也是最厉害的人物了。但他实在没料到,盛长槐居然说自己是方士。
见包拯吃惊,盛长槐不由点了点头,随后继续解释说:“包大人,你是不是不信啊。”
包拯人老成精,在朝中为官多年,也算是见多识广,如果盛长槐说其他什么,包拯也许会信,但他忽然说自己是方士,包拯肯定是不会信的,毕竟方士被历代皇帝给杀灭绝了。
但孔圣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对于不清楚的东西,最好不要多说,也不要乱讲。
包拯作为儒家子弟,对于圣人的话,全都记在心中,也尽量去执行。而且包拯看来,盛长槐虽然性格跳脱,但不像是信口开河之人。
所以面对盛长槐这话,包拯沉默了。
“人生百年,能见多少事。
圣人写史,用春秋笔法,讲究微言大义。但历史之中,可不仅只有帝王将相,世家王侯的传奇,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方士亦是如此,包大人,你应该听过鬼谷子吧~”
包拯点了点头,随即说:“自然听过,如孙斌,庞涓,苏秦,张仪这些都是鬼谷子的徒弟。”
“很好,但包大人您是否有想过这些人是什么时候出生,又是什么时候死去的?”
“出生,死亡~”
盛长槐没等包拯回复,直接说:“他们不是一代人,但为何都拜鬼谷子为师,还有上古彭祖,他为何能活八百岁,这些包大人您有想过吗?”
听盛长槐说这么多,包拯差不多猜出盛长槐想说什么了——长生不老。
但对于这个话题,实在太过于沉重,而且从史书上看,一旦皇帝牵扯这个,都会民不聊生。
盛长槐见包拯脸色沉重,赶忙说:“包大人,您放心,下官不会去撺掇官家炼制那个东西的。
先不说那东西难炼,如今更是失传,根本不可能炼制,就算能炼,下官也会偷偷自己吃,不会广而告之于天下的。毕竟下官也不是傻子。”
“还是说说汴京百姓的事情吧!你刚刚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说自己的师承是如何了不起吗。
但这和汴京百姓有何干,将学问隐藏于深山而老死,对天下根本就无任何用处,那不管再高的学问,终究是无用的。”
包拯已经不想和盛长槐扯什么方士,什么长生不老药,因为再说下去,他怕自己会心动,于是赶忙将话题转移到盛长槐准备如何帮汴京城中鳏寡孤独们过好日子的问题上。..
“包大人,你这话说的在理!”
盛长槐先是回复了包拯的话,随后又继续说。
“包大人,您听过墨家,还有公输家吗?天下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平生。
墨家除了学问思想外,最为著名的就是机关术了,而诸子百家中媲美墨家机关术的就是公输家。
墨家机关,木石走路,青铜开口,要问公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