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炎国的律法(2/2)
流民遭受军队招募后,要给流民们吃饭,而战争本质上就是打钱,谁的钱多,谁胜利。
敌人还没打倒,自己就把自己吃垮了,就笑死人了。而且民政接济也不现实,粮食发得了一次,发不了二次。
官府实在无能力解决流民问题,于是就把他们贬成奴籍,当成牲口剥削他们。
原本计划是流民变成了奴籍者后,以为让他们变成牲口般,既无报酬的剥削又无需管他死活,似乎从而能以解决所有问题。
然而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就像陈胜吴广起义般,奴籍者曾在炎国历史揭起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这场起义几乎要颠覆了炎国朝廷统治。
在炎国即将成为历史之际,因为奴籍者起义的领导阶层们活成曾经他们讨厌的人,最终在纸醉金迷下结束了起义。
有了这次经历,炎国的朝廷实施一个新的解决设施:把所有流民统一贬为奴籍,然后交由各地官府管理,各地官府再把这些奴籍者安排到各地的村子,由村长分给家家户户,让他们看管督促奴籍者种地。
奴籍者所创造的产品所有归他本人所有,看管奴籍之人负责奴籍者的吃喝拉睡并减少三石赋税。
理论上炎国这条律法,跟曹魏时期曹操大兴推广的屯田制有着大同小异之处,目的都是解决流民并取得军队给养和税粮。
稍微不同的是,奴籍者的籍贯依旧是奴,看管奴籍之人需负责奴籍者的吃住和看管奴籍者。
理清了奴籍者与看管奴籍之人的关系后,钱阳鑫恍然大悟江月淼如此公私分明的原因。
对于钱阳鑫给予的鱼江月淼只当“借”而不是,因为这些鱼是他弄到的,是属于他本人的鱼。
“江月淼,按照炎国的律法,除了刚才那些外,还有哪些?”接着钱阳鑫问道。
“嗯嗯,我想一想,还有就是奴籍者耕种他人田地,所耕种每亩田地主人就减少赋税二斗粮食,除此之外我就不知道了。”
钱阳鑫点点头,接着不解地问道:
“你门为什么非得种地不可?明明河里那么多鱼,而且你捕鱼技术了得,捕鱼不比种田强?”
“那因为,缴纳赋税满五年者,可以免除家中一人兵役。”
听到免除兵役,钱阳鑫恍然大悟,为什么天河两岸的村子,明明有一条河在眼前,放着大好资源偏偏不利用反而去种地,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免除兵役。
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下,底层百姓的愿望无非其他的,就只有一个不上战场,活下去,给家族留下香火。
而种地能免除兵役,那么他们自然首选的是种地,而放弃其他唾手可得的更好的生活。
至于为什么种地能免除兵役,凭对当下的形式分析,钱阳鑫猜测是为了举一反三也明白了,全都是为了和军队给养和税粮。
毕竟战争中彼此交战双方无法像二战德国闪击波兰般,一日之间分出胜负,那么一但进入持久战的僵持情况,比拼都是各自的物质准备,谁能抗到最后,谁就取得胜利。
在所有战争中,特别是古代,粮草更是重中之重,就像汉武帝能反击匈奴可是多亏了文景之治,还有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其中也是因为粮草供给不上,不得不宣布失败。
“你作为看管我的人,根据炎国的律法,你会对我怎么样?”钱阳鑫接着问道。
“提供食物住所,看管你,还有监督你种田。”
“根据炎国的律法,奴籍者能否不耕田?”接着钱阳鑫补充道,“是不是我一定要种地?是否我可以去经商?”
“啥,你说什么?你竟然不想种地?”
“怎么了?”
“根据炎国的律法,奴籍者耕种并一次赋税缴纳满五十石,可脱离奴籍升良籍。”
“种地能脱离奴籍?”钱阳鑫难以置信地睁大眼睛,万万没想到脱离奴籍竟然和种地有关。
既然现在解决了温饱问题,钱阳鑫自然要全心思思考怎么脱离奴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