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九枝灯 > 第61章 远行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第61章 远行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1/2)

目录

第61章 远行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西北边防之事过于急迫。

西线两个副将, 早在西夏元定宣布要反之时,一人开始了筹谋,打算修补城墙, 演练兵将,另一人却纹风不动, 继续花天酒地吃吃喝喝, 仿佛西夏之事对他没有丝毫影响一般。待元彻领兵攻来后, 第一场交锋之间, 一人主攻,一人主降, 虽先奏上朝廷,但于实际之中产生分歧,斩了副将, 也于事无补, 自然落败,这是何等荒谬。

但早在去年元彻领西夏兵入境内围攻保安军以及保安军以北的承平寨,均被守将击退。

十一月,元彻致信给时任都部署的丁承,用以求和, 在示好的同时渐渐也有一部分西夏境内的番兵投降,丁承见此敌军对王朝臣服十分高兴,忙将此情报上书朝廷。

但这都是诈降计策。

金明县驻军长官李示是番官,是当地羌族的首领, 李家世代在此为官, 李示为人骁勇善战,他所带领的番兵对此沟壑险峻之地极为熟悉,在与西夏的交锋之间, 常常获胜,当地人称:铁壁相公。

但,由于丁承的判断失误且他自负地认为,西夏乃是小国,轻视了西夏之力,导致就是这样的铜墙铁壁于正月间,大败。

进入金明县的降兵太多,李示周边之人,全被策反,李示儿子战死,元彻以泄己愤,将李示割去双耳,悬尸于城墙之上。

就在大雪纷飞的正月十五日,短短一天之内,金明县被攻破,夏兵进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远远都能听见金明县百姓的号哭之声。

正月十六日,刘太尉与从丁承从延州派来的石数部下汇合,打算直趋保安军西北五十多里地的土门寨,等快到达之时,有番兵来报,土门寨已破,急速回保延州。

刘太尉心中大惊,金明十万之众,如何溃败得如此彻底,不知敌军人数与实力。

为急速前往延州,他下令大军倍道兼行,石数不同意,认为敌军强大,绝非一般主力部队,很有可能是元彻亲自领的兵,刘太尉半身戎马,却是轻敌道,“如今赴国事,自当赴汤蹈火。”

大雪纷飞,茫茫千里均不辨颜色,只能莹莹看见火苗之光,在二十日夜里,刘太尉见着了丁承派来的传令官,传令官传来丁承的命令:“为防止奸细混进城内,丁太尉命令兵马依队列所报数,然后再放进城内。”

刘太尉亲自放点人马,在放逐了二千五百人往前行进时,回头却见传令官已不见,他与石数二人大惊失色,忙派人前去探查,人回报说那二千五百个士兵已消失不见,延州方向一片漆黑之色,也没有接应的灯火。

刘太尉将脑门上急出来的汗擦掉,心中疼痛万分,大呼,“上当了上当了。”

他见众多兵士面露疲惫之色,立马下令原地整军休息,黎明之时,又有两支部队前来与刘太尉汇合。

其中有一人,名唤黄和,是鄜延路驻泊都监,监军官,是官家内官的宦官。

刘太尉下令继续朝延州方向进发,但就在延州以东不到十里之地,几条河流汇集的三川口,他们尚且来不及欣赏这条美丽的河流,元彻带领的十万精兵就在两侧埋伏着,发起了突袭。

四山鼓角雷鸣,埃烟斗合。

刘太尉勇猛无比,领着手下兵将抓着机会进攻,面对十倍之数的敌人,却丝毫不显示退却之色,军队将士的勇猛将夏兵震住了,夏兵贸贸然不敢上前来追杀。

后军由黄和统领,他见前军后退,以为兵败,忙转身率领自己的部队往后逃去,前军也受了影响,不明情形,从而节节败退,阵势溃散。

刘太尉忙令人去阻拦黄和,苦苦哀求之下,黄和不听,策马飞奔,爬过重重丘陵,茍且留了性命。

大势已去。

当丁承站在延州城门之上,看见前来的人并非刘太尉的兵将,而是夏兵,心中涌现出绝望,他险些晕了过去,被下属扶住后,他跪在地上,对着延州城外的嘉陵山磕了响头,虽然无济于事,但是他还是祈求山神保佑这一方百姓。

正月驿使策马飞奔来上报的除了因粮草未到达而引起的兵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消息,主因却是刘太尉叛变。

待云巩来到延州之后,经过一个月的调查,方知,西夏元定交锋这场战争若有援兵,真打下去,尚且不一定会输,这本是一场来自自己人的叛变,后又因粮草供应不济,整个军线大败而归。

他惊讶,此事在朝堂之间一点水花未溅起来,只耳闻黄和所言,刘太尉叛国,妻子老小均被关押入狱,现在人刘太尉领着两位衙内殉国已殉国,死无对证。

除此以外,就是王夏卿最为关心的粮草一事,他原在京府时便产生了怀疑,分明是主将判断失误,如何呈报上去的只有粮草一事,这分明是主将丁承一时之决定导致西线延州失守,后又有内部人叛变。

丁承在他来之时便接了调任去知渭州。

云巩在未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之下,忙将自己已经收集的证据写了奏疏呈报上去,又给云老相公去了家书。

他站于嘉岭山上的宝塔极目远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