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动漫 > 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 第95章 我孟家未尝不能执儒家之牛耳!

第95章 我孟家未尝不能执儒家之牛耳!(1/2)

目录

邹县,位于兖州城南四十里外。

县虽不大,倒也小有名气,并非这县中有什么名胜古迹、特产风物……概因此地乃是儒家亚圣——孟子的故乡。

谈及儒学,世人都推孔孟二圣,皆以此二人引领风骚。然而论及后世待遇,孟家较孔家就寒酸多了。

自古以来,孔家一直被推为儒学代表,地位崇高,不单在读书人心中极受敬仰,在朝廷层面也颇受重视。

而孟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受到朝廷优待,甚至朝廷连孟子葬于何处都未曾查过,也从未为其修过庙宇墓葬。

一直到宋仁宗景佑四年,孔子第四十五世孙孔道辅守兖州,才在邹县的四基山南侧访得孟子墓葬,遂在此地修起孟子庙。

而后,孔道辅又于凫村访得孟子第四十五代孙孟宁,推荐于朝,宋朝廷这才赐官,封孟宁为迪功郎、邹县主簿,命其率领族众编修族谱,主持孟子奉祀。

第二年,孔道辅又在自家孔庙的西侧,建立了五贤祠,将孟子、荀子、杨雄、王通、韩愈五人尊为“五贤”,设像祭祀。

后来,孔道辅回京担任御史中丞时,又多次联合当时有名望的官员,向朝廷举荐孟子,终于引起了皇帝对孟子的兴趣。

元丰六年,宋神宗封孟子为邹国公,诏书中称:“自孔子殁,先王之道不明,发挥微言,以诏三圣,功归孟氏,万世所宗。”

至此,孟子终于在朝堂里小有地位,孟家也开始崛起。

孟府位于邹县偏南,距离孟庙不过一街之隔。作为孟家世居之地,这座府院最早由北宋朝廷出资修建,其规模自是不小。

前后七进院落,前衙后宅,最后方还有个偌大花园,为这府院平添几分雅致,在这花园和内宅连接之处,最为雅静的位置,修有一间书房,平日孟家族人可在此习文读书,休养情操。

照说有此风光,在这里读书该十分惬意,然而此刻,身处书房,站在窗台眺望花园风光的孟家家主孟克仁,却是愁眉不展,一脸哀色。

“父亲,您这是怎么了?为何这几日一直愁眉不展?”

这时,一个身形挺拔、眉目英朗的少年郎走进书房来,此人乃是孟克仁的长子,也是孟家下一代继承人,孟希文。

见得父亲心情沉郁,孟希文自得过来询问缘由。

孟克仁回过头来,眼里满是忧虑,他叹了口气道:“朝廷要以山东为试点,清丈田亩,继而试行摊丁入亩之新政,你知道吧!”

新政试点之事,早由朝廷布告传开,山东境内但凡有识之士,皆已知晓。

孟希文点了点头道:“此事孩儿也早收到风声,却是不知这事与父亲愁眉苦脸有何关联?”

孟克仁苦笑转身,走到书桌前,从书堆里翻出封信笺道:“此事原与我孟家无关,可就在前两日,京里有人来信,言称这税务新政损国败民,绝不可成功试点。”

“京中来信?”孟希文大是诧异,连忙走到近前观望。

信中所书诚如孟克仁所说,全是对这税务新政的批贬之言,并称此政若是推行开去,必会致使民生凋敝,天下大乱。

敢对朝政做此妄议,孟希文大纳闷何人会有此胆量,继续再往下看,却是没见信中落款。

虽不知此信由何人所写,但看其工笔端秀、行文雅正,再联想从京中寄来的,想来也知道肯定是那群高官。

稍一思虑,孟希文揣测道:“此人书信前来,是希望我们孟家出面,阻止新政试点?”

孟克仁点了点头,再叹口气道:“去年孔家才被满门抄斩,若我孟家此时强出头,跟朝廷对着干,怕不是要步孔家后尘啊!”

他拊手沉吟,又纠结道:“可若是不依这书信,开罪了京里贵人,怕日后也没好日子过……”

拜孔道辅帮扶,孟家在宋元两朝,过得倒挺舒服,可到了明朝,就又开始走背字了,因为朱元璋不喜欢孟子那些振聋发聩的警示之言,一直想把孟子从神坛上拉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