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94章 第 94 章 二合一(秋收、野菊花)……

第94章 第 94 章 二合一(秋收、野菊花)……(2/2)

目录

好在她们背靠小清凉山,多的是新鲜应季食材。

尤其是小鱼干,现在已经成为她们店里的特色,在河边设了小网,每天都可以网到不少,足够店里的供应。

所以哪怕她们要贵一点,还是每日都满客,准备的六百碗分量都不够卖的。

黄西儿等人还是颇有危机感,在不断物色新的应季菜。

而除了豆子能够上新,秋天还有很多野菜。

收完豆子,留了二十个人晾晒处理,陈氏又领着其余四十个人去山上,向大自然去要馈赠了。

每年野菜有两个旺季,一个是清明时节,另一个就是秋收时节了。

在这个季节里,许多野菜都长得格外肥美。

常见的便有荠菜、马齿苋、曲曲菜、蒲公英、马兰头、蕨菜、野生水芹菜、灰灰菜、车前草等等,还有很多能吃的蘑菇冒了出来。

扯回来吃个新鲜,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小清凉山附近几个山头,又回荡着大家欢乐的采摘野菜和蘑菇声音。

-

(二)野菊花//

大自然有时候很坑,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大方的。

到了秋季,除了肥美的野菜和蘑菇,甚至还有很多小动物。

山里的野鸡兔子,水里的鱼虾,都更加肥硕且易得了。

汤氏的婶子们,学着汤大强布置陷阱的技术,到处捕捉,没少寻得了野味。

这些辛苦得来的野菜和野味,只少数自己吃了,其余多数都是拿出去换成了钱卖。

不过得感谢金陵城现在的商业发展,弄回来都能变成钱,就都有经济价值,不然弄再多都没用,只能自己勉强糊口。

更惊喜的是,她们去到一个山谷里,竟然发现满山谷的野菊花。

开始大家还不以为意,毕竟没有谁有审美的闲工夫。

还是汤小米跟着去了一次,注意到了这处。

现在她已经被同化了,见到眼前这连成一片漫山野菊花的场景,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景色好美,而是这玩意儿好像有药用价值。

想到当初在她妈的公司看过的药材种植园,里面介绍说现如今种植面积最大的便是野菊花。

这野菊花,好像是一味很常用的药材啊!她不禁想到这一点。

于是她连忙割了一背篓,匆忙去城里找她妈了。

果然陶大夫看到这野菊花,翻来覆去闻了一番,甚至还送进嘴里尝了尝,确认品种后,不禁眼睛一亮。

“难为你还记得啊!我记得那个野菊花种植园,你就去过一次吧?好像还是路过,没有正儿八经带你逛。”陶秋菊问道。

“那是,我的记性,哪怕就去过半次,也忘不了!更别说我现在可是不仅勤劳,还有一双发现价值的眼睛。”汤小米得意道。

陶秋菊看着她这个小表情,好笑地问道,“那你还记得这野菊花是用来做啥的吗?”

“呃,这我倒是忘了,实在是专t业之间有壁,我压根儿没有去记。”汤小米尴尬说道,随即反问道,“不过这不是有您了嘛!嘿嘿,这野菊花是用来做什么药的?”

陶秋菊笑了笑,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刚好我正担心秋季流感的事情,最近各处工地上生病的人不少,尤其是港口那边,忽冷忽热的,不少人就感冒了,我这正想着搞点药给大家。”

汤小米猛地想起来,“啊!我想起来了,野菊花是感冒灵的重要原材料!”

陶秋菊赞许地点点头,“bgo!恭喜你答对啦,我们公司以前在湖北红安、南漳、阳新、安徽金寨、全椒等地方,都有大片的野菊花种植基地,基本上是用来生产感冒灵。”

“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痈疽疔疮、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等症状。”她继续解释道。

“你这个发现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我们前段时间四处找药材,才发现随着北方局势恶化,现在药材更加难买,很多常见的药材都被炒到了高价。就这野菊花,都一花难求,高价买来了一些,普通百姓却用不起,也是白瞎。”

汤小米不禁为自己的灵光一现而开心,真的能制作了平价的感冒灵给百姓,她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只是她心里还有点担心,没来得及问,就又被陶秋菊打断了。

“现在既然发现了野菊花,这感冒灵确实可以制作起来,别因为感冒耽误工程进度。”陶秋菊化身魔鬼督工,仿佛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施工进度。

她直接吩咐道,“你们先去采摘吧,我给算个价格,到时候县衙出钱收购。另外还需要三叉苦、金盏银盘、岗梅等其它几味药,我还得再去寻摸寻摸,那几味用量都不是太大,倒是好办,到时候药材制作说不定还得找你们。”

她说完话擡头,眼见汤小米眼神中的欲言又止。

不得不说这知女莫若母,陶秋菊赶紧补充说道,“你放心,肯定不会让族里人白干的,大家辛苦采摘,我肯定会算个公道价格给大家的。

“我又不傻,不会让族里人补贴全城人,我还没有那么圣母!你可真的是爱操心哟!”她不禁好笑地补充道。

汤小米这才满意地点头,就是嘛,她又没有要陶大夫给族里以权谋私,但是也不能让族里去免费干活补贴全城吧。

“嘿嘿,你心里有数就好。我这还不是为了大娘她们考虑嘛,可不能让她们白忙活。”汤小米赶紧说道。

“至于怎么炮制,等我写个条子给你,你带回去抓紧时节,领着大家赶紧摘回来炮制好吧。”陶秋菊继续井井有条地安排道。

汤小米连连点头。

临走的时候,她还想到一个问题,“既然现代都有那么多野菊花种植基地,现在能不能种植啊?多种点,明年就能继续用,和咱们的药材种植园一样,这野菊花应该更好养活吧!”

陶秋菊不由得眼睛一亮,由衷地夸赞道,“还是我女儿脑子活,我最近被城里的事情都搞得头脑发胀了,都没有想起来这一茬!”

“这野菊花确实好种,刚好你们留一些育种,后面都迁移过去。”

汤小米被夸得红了红脸,实在是她妈夸起人来太直白了有没有,搞得她好像随便说个啥主意,都是脑子聪明得不行似的。

实则是她天天无所事事,看东看西不就瞎琢磨嘛。

不像陶总每天思绪万千,很多时候没想到这些边边角角很正常。

陶秋菊可是不管这些,只觉得女儿懂事乖巧听话无比,忍不住又揉了揉她的小脑袋,“你这一次就慢慢长大吧,你这样很好!”

汤小米躲过她妈的魔抓,赶紧带着小跟班汤承武,离开县衙去南城门那边。

待会儿要坐着族里的小船,回去了清凉山那边,把今天的收割炮制和种植野菊花的消息,还要给陈氏等人说一下。

想来闲不住的陈氏等人,估计接到新活儿,又会开心一番。

她想到这一茬,不由得面露高兴。

实在是被陈氏等人感染的,每天干劲满满。

没想到这野菜刚收了一茬,就可以继续收野菊花了。

后面还有炮制、制药等活计,哟嚯,又是忙不停咯!

而陶秋菊,则留在县衙里,继续发愁起金陵农业发展的问题。

金陵城外有不少荒地,都可以分出去。

但是现在城里可以做工,大多数人都还是不愿意去。

只少数稍微有远见的,趁着三年免税的鼓励政策,在城外买了一些。

但是基本上都还是空着的,没有去种。

“看来这人口引进,还是要加大力度啊!只有城建需要的劳动力足额了,这多余的人口才会想着出城去种地。”陶秋菊和小徐县令商量着说道。

小徐县令不禁点头,“没想到这多了一万多人口,还是不够用。”他不可置信地说道。

现在金陵城的户籍人口已经一万多了,相对于半年前翻了一倍多,其中大部分是从北边引过来的流民,还有少部分是从外地自发迁移过来的。

另外还有大几千的常住人口,这部分人口没有落户,但是日常都在这边做工,一般都是隔壁几个州县的,也算是金陵城可用的劳动人口了。

陶秋菊倒是不意外,毕竟当年无论金陵城还是扬州城,都可是征调十万力夫进行城建的。

现在这点人,还远远不够。

更别说发展到巅峰,整个金陵城,可是能够容纳上百万人口的,现在才区区两万人,实在是不够看的。

所以她当机立断,又找来了李县尉,准备再次派了他出去。

“粮食我们去想办法,你尽管把人拉来就行。”陶秋菊吩咐道。

李县尉自然点头答应,照旧领着一百手下,以及汤家当初跟着的三十个人,继续去北上了。

这次他打算再去良城,要是那里流民不够多的话,甚至还想着再北上一点干脆去徐州得了。

而另一边,陶秋菊则为粮食想起办法来。

她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徐家身上,徐家再家大业大,也无法养得起这么多人。

近来她已经想了一些办法,减少徐家的投入。

比如无论是石矿,还是木材,靠着她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金陵城还需要有额外的创收。

现在还没有到坐地收税的时候,那有什么办法为县衙创收呢?

她听着窗户外叮铃哐当的施工声音,想到后世城市的发展路径,心里不禁有了个主意。

目录
返回顶部